Furry文化指的是以拟人动物主题为主的现代亚文化,其脱身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科幻文化
未来主义盛行的20世纪
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由于冷战背景、航天探索以及经济复苏跟科技发展,大家开始关心科技、社会、艺术和文化在未来可能会发展的样子。
1977年的《星球大战》开启了现代科幻大片的热潮,1980年的《帝国反击战》更是巩固了这个流行趋势
这个时期不仅未来主义盛行,同时由于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普及,在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同时,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
在这个科幻题材爆发的黄金时期,科幻展会也就成了一个应运而生的产物
Albedo Anthropomorphics
根据Fred Patten 最初在 《Yarf!》发布的1966-1996 年Furry爱好者图解年表 记录
在1980 年 NorEasCon 上, 史蒂夫·加拉奇( Steve Gallacci) 展示了他的漫画《Albedo Anthropomorphics》中,一个名为Erma Felna的角色的插画
这引发了一部分科幻爱好者对于拟人动物的讨论跟兴趣 从而催生了一个名为 “Gallacci ”的拟人动物内容的讨论小组,这本漫画被认为是 Furry 这个漫画子类型的开创者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本漫画,整个Furry文化的出现可能会延后很长时间
在此之前,1966 年 9 月手冢治虫的《丛林大帝》;罗伯特·克鲁姆的《弗里茨猫》 以及迪士尼的罗宾汉、Vootie的创立等funny animal 类型内容就已经为此奠定了一定的爱好者基础
《Albedo Anthropomorphics》或许不是拟人动物这个创作形式的起点,但却是Furry这个亚文化的起点,但此时Furry还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亚文化
Vootie 与 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Furry漫画之母
里德·沃勒(Reed Waller) 创办了Vootie,这是一个以Funny Animal为主题的业余出版协会(APA),也是 Rowrbrazzle 的前身作为一个地下漫画(Underground Comics),它拥有跟普通的地下漫画相似的特征:非主流、反叛精神跟成人主题
Vootie 是一个以 Funny animal 为主题的 APA(业余出版协会)
但同时,它对于NSFW的某些部分相比于一般的地下漫画来说太少,甚至可以说清汤寡水,于是,同为Vootie成员的韦恩·麦克唐纳(Wayne MacDonald)向沃勒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
他为此在2010年的Visions of Paradise #155 专门用一个叫做“It's True – It's All My Fault!”小章节写到:
于是《 Omaha The Cat Dancer》( 猫舞者奥马哈)就在这个场景下诞生了
猫舞者奥马哈
《猫舞者奥马哈》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明尼苏达州米普尔市(Mipple City) 漫画中的世界由拟人动物角色组成。
这个故事最初是对当地蓝色法律(限制娱乐活动的法律)的讽刺,但后来发展成了一部漫画版的肥皂剧 它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成功将现实主义与 Furry 融合并被公开认可的漫画系列
Furry亚文化的诞生
1983年2月Vootie停刊,Vootie的前成员Marc Schirmeister和Timothy Fay继续创建了Rowrbrazzle ,并于 1984 年 2 月发行了第一期。
Fred Patten认为Vootie和Rowrbrazzle之间的过渡是Funny Animal 转变为 Furry 的关键点,类似 furry 的拟人动物艺术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当时的爱好者数量少、创作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
而 Rowrbrazzle 的出现意味着这个群体已经足够大,足以支撑起一个独立的亚文化。 因此可以将1983年视作 furry 亚文化的开端 根据 Rowrbrazzle 的前主编——也就是被公认的 Furry Fandom 创始人之一 Fred Patten 的说法:
因此现在一般的看法认为,拟人动物这个创作形式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的动物崇拜,而Furry是基于这个艺术表达诞生于1983年的现代亚文化
结尾
Furry在现代亚文化中也算是历史较长的那类了,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开始活跃的Furry群体之后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并且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
如果可能的话,这类帖子我会做成一个系列,除了赛博考古去探索历史,也会去研究拟人动物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在furry文化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各位如果有任何对Furry的疑问,可以随意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