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Requs

【会员】高级会员
  • 内容数

    188
  • 加入

  • 最后访问

Requs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实际上我是工科生,学环境的。办活动和参与活动需要的能力不一样的,实际上如果让我参加我举办的类型的活动我是根本不行的
  2. 应该不会。辩论赛是新生向的,相当于帮我们学校的辩论协会补充新鲜血液。诗词大会的参加者范围更大,不光是本科生,也包括研究生,我们负责的那一届还邀请了附近中小学的学生参加比赛和到场观看(然后一个小学生在最后飞花令打败了我们学校的博士夺冠了)。
  3. 也全不是,主要就是负责一些文化类活动的举办,只不过我们学校比较出名的文化类活动就是辩论赛和诗词大会了,明明我们学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实在是没什么土壤
  4. 也就是按上面的要求精简了几个部门而已,但总人数我觉得应该不会少太多,当然这些都是我卸任之后的事了,后面就没怎么了解了,毕竟我跟学生会的同事也只是工作上的关系,平时基本聊不到一起,而且现在都毕业了。前面也说了我的部门不是什么实权部门,能办好任务,选出接班人就足够了。
  5. 应该说一个学生会工作肯定不是五六个人可以管下来的。但如果我们只招足够干活的人的话,如果少了一个人手工作完成不了了怎么办,毕竟我们没有强制力,有人就是不干也没办法,即使开除了也不可能马上找人替上来,所以只能招更多的人来保证工作时有足够的人手。我自己的部门大概有20多人,如果辩论赛的工作能有一半的人能来我的比赛就能办得很舒服了,甚至了可以同时办第三场(因为是大型比赛的晋级赛多场同时办能节省时间),可是加上我只有六个人,同时办两场(六个人同时只办一场的话人手虽然不紧张但时间就拖的太长了)已经是极限。所以就是人少了肯定不行,但为了避免人不够所以我们学生会不得不招了太多的人精简不下来,这也是问题啊。
  6. 其实也挺无奈的,我们的学生会也只是个学生组织,没有那么大的强制力和特权,甚至也没有时间去考核每个人,因为一开始就需要人手工作,如果不多招人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的话到后半学期工作就没人干了,我曾经只靠6个人同时举办两场辩论赛(其中还包括我自己),一群鸽子全说自己有事,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到后面就是来混的,我们也不得不招够这些人
  7. 是的,而且这只是学校的学生会,各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学生会,平时工作基本上是平级互不干涉的
  8. 应该没有吧,虽然我当时紧张不敢仔细看观众,不过一届学生会大概会有接近300人,除了自己部门和那几个有名的人以外根本不可能有人认得全,而且除了留任部长的那些其他人在总结大会后就算退出学生会了(如果只是部员的话任期就是一年)。所以台下的大部分人其实根本就不认识也不需要认识我。而且虽然心里紧张但我表面上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我总是想吐槽日漫中的学生会就那么几个人,管的还特别多,他们真的有足够的人手干活吗?
  9. 不好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没点上,可能是发的时候不小心删掉了 不是会长,只是个部长(而且也不是正的,部门本身也不是什么实权部门),能轮到我上场只是单纯的分工问题
  10. 应该是学生会换届的时候作为下一任的部长在总结大会上做工作汇报吧(我们那每一届的工作汇报是由下一届接任的部员来做的),上台前都恨不得转身就跑,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11. 还是要看内容熟不熟,自信这个问题好像就绕不过去了
  12. 因为那些3A大作可不会让人免费试玩。 从根本上讲,这两者的消费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手游属于那种“试着玩玩还不错—我喜欢这个游戏了—我想要某个角色—决定氪金—一发不可收拾”,一点一点增加粘性,当你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游戏体验后会觉得花钱也是合理的(除了那种进来先充钱的人傻钱多没地花的人)。 而那些买断制的游戏呢?“要想玩先交钱—我又不知道好不好玩为啥要给钱—万一我玩不来钱不就白花了—不买立省100%”,除非一开始就决定了要玩这个游戏,否则几乎没有人会为一个陌生的游戏交钱的,这就是两者的根本不同。
  13. 字数说不好,至少不会把整段的话放上去就是了,用图表和要点代替文字会好看得多,通常由我上台也是因为我是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开始做ppt的,而我做ppt的审美很差又懒得套模板,所以小组合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做ppt的同学按我说的内容做好ppt再由我讲出来(当然有的时候也不是我负责内容,我只是单纯做不好ppt所以只能负责讲了,当然这个时候我也会尽量熟悉内容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讲出来)
  14. 单纯从口味来讲,个人讨厌无糖可乐,总觉得里面的阿斯巴甜有一种怪味,不如普通可乐味道好
  15. 单纯的演讲次数不多,更多的还是ppt汇报,大学里这种课程任务还是挺多的,具体次数也记不住了,ppt上的基本都是要点,想讲出来还是得靠自己的腹稿
  16. 重点还是看有没有事情做吧,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基本上会把所有学习任务都在晚自习上完成回家就睡觉,考研的时候更是一天天在自习室呆不够(虽然最后还是没考上)。但如果没事硬把人关在那里上自习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还记得高三的时候学校为了让我们晚自习有事做安排晚自习讲课,可一天能教的也就那么多,反而大半个下午全成自习了,就挺无语的
  17. 好像也没有别的方法了
  18. 重点是权限能给我自信和底气,越自信我就越不会被负面情绪影响,也不会被参与事件的人影响。就好像演讲的时候我把稿子练得越熟,相关知识懂得越多,我就越能滔滔不绝,越不会怯场,至于观众如何我根本就不在意。处理事情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我能足够自信,那“天下事天下人管得”也不是做不到,问题就是不够自信就是了。
  19.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数码宝贝》第三部里的“红莲骑士兽真红莲形态,救出我的所爱”。一来是它是决战剧情的高潮点;二来它意外的很押韵;第三是因为我是在小时候用碟片看完的第三部,当时碟片的刻录有问题在下集预告说完这个标题后就没有了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感觉最近的番剧都不太会在下集预告上下功夫,而且也几乎没有把标题大声念出来的了。 那么各位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标题呢?当然范围也不限于番剧。
  20. 跳出立场,就事论事。当然前提是我本身有能管这件事的立场,有这样的立场和权力给我托底背书,有了底气和自信我就能心平气和的去解决问题而不用担心别人怎么说。所以闲事我不会管,我没有立场去管,失去底气我就很难控制负面情绪,那样和那些上头走极端的人就一样了
  21. 是的,就是这样,重点是解决事情本身
  22. 没错,毕竟大家还是在同一个圈子内的(视条件圈子这个概念可以大到全宇宙),应该说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而开骂互卷分而化之只是转移矛盾的方法。立场之争无对错,但因为立场就上头走极端的心态是不健康的
  23. 是这种心态没错,但个人觉得这种心态不应该被扩大到小说游戏这种公共领域,因为立场之争是无关对错的,在立场双方的骂战占用了公共资源,真正的问题往往被掩盖最后解决不了,那不和美国两党一样了
  24.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阅历品味的改变一些以前喜欢的东西现在不喜欢了,这很正常,而且一些内容以今天的眼光看确实也会有一些问题。但是这种诋毁的心态很多时候和诋毁的东西本身的问题已经无关了,就好像一对情侣分手后总会说对方哪哪不对(我为什么要用这种例子伤害自己),这更多的是一种立场之争,而且会逼着人钻牛角尖,“我肯定是没错的,那你就什么都错”。这其实没有意义,除非他诋毁的东西真的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小说和游戏基本上到不了这一步
  25. Requs接下了日常任务勇者杀敌—其水怪的养成 任务链接:https://sstm.moe/topic/286800-坛友们怎么看待诋毁过去喜爱的事物这种行为?/?do=findComment&comment=14867920 https://sstm.moe/topic/286808-一枚纯萌新的报道/?do=findComment&comment=14867949 https://sstm.moe/topic/286836-关于学校晚自习/?do=findComment&comment=14868771 https://sstm.moe/topic/286827-大家喜欢喝无糖可乐吗/?do=findComment&comment=14868779 https://sstm.moe/topic/286801-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在手游里氪648也不愿意买两三百的3a呢?/?do=findComment&comment=14868888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