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4xie 发表的所有内容
-
这个你就需要去维基百科一下了,我对巴洛克之前的音乐并不怎么了解。 反正文艺复兴时期你肯定知道,初中历史的内容,文艺复兴之前的音乐都是中世纪音乐。再往前就没有历史记载了。 中世纪音乐分两派,教堂音乐和世俗音乐。 教堂音乐的代表是格里高利圣咏。 很多你听过的动听的欧洲民谣就是从这个时候的世俗音乐经过再创作得来的。 文艺复兴音乐好像依然分这两派,这两派的巨大差距一直持续到巴洛克时期才消弭。 我只知道这些了,更多的 去百科吧,这块内容平时太少应用了。
-
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音乐人在进行创作的探索。其中贝多芬的创作探索最为突出,他创造的范式是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在实践上好用,在欣赏上也不太难,广受欢迎。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流派的,贝多芬只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不太成功的探索就会被抛弃掉,但是如果你愿意去考古还是能找到那个年代音乐家们不懈探索的痕迹。 但是人们的审美是变化的,一种范式再多么实用,它终究是一种规范,当人们听腻了之后就会探索新的风格。 正是这种审美变化,驱动着音乐家不断地探索。 西方音乐史六个大时期—— 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狭义概念)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二十世纪音乐 (自写)
-
惊了,做的真好!不愧是论坛的歌姬,这个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很快就能识谱了! 之后还差一个难关就是识音高了!节奏这块能把这几个题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完全能够驾驭古典时期及以前的谱子了,同样也能驾驭几乎全部的摇滚乐和流行乐了!点赞!等能够认识音高就可以识谱了! 音高也不是很难,五线谱的音高是线性的,真要说难我觉得六线谱反而更难~ 批改还请不要急,在等等看看有没有人回复,过两天统一放出解析和答案~有什么问题随时问! 思考题也没多难,范式在判断题都给出来了,就一个知识点,单个音符长度不能超过小节长度而已,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好~
-
十二音作曲手法是由马勒,瓦格纳等浪漫派末期作曲家,音乐家奠基,勋伯格正式提出的作曲手法。它标志着西方音乐大小调的完全瓦解,把音乐带入了20世纪音乐的新天地,是音乐史开天辟地的大震动。 西方音乐史在有三次革命:巴赫正式确立大小调体系,贝多芬构建了完整的古典主义音乐范式,勋伯格将大小调体系彻底瓦解。 由于音乐漫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新作曲手法,现在市面上很多高水平的流行音乐都是超级缝合怪。(缝合了欧洲音乐的各个时期的作曲手法,还能缝合蓝调及爵士体系的作曲手法(这个体系的代表风格是摇滚,布鲁斯,爵士乐)) (自己写的,非粘贴~)
-
我反思了一下,确实有些东西没有及时的写出,比如小节的概念,速度的应用等实用的东西,导致内容生硬。所以我打算第三期不继续往下讲更多内容,把第一期第二期朋友们不懂的地方再做做复习,然后补充一些非常常用的概念,并联系实际的乐谱试试。 因为第一次写教程类帖子,我也不知道广大群众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很多东西(比如小节)我以为是常识就没往出放。 先锋派就是超前的音乐,超越当前时代的,先锋派一般不容易被一般人接受。勋伯格之后的音乐成为现代欧洲音乐。(从调性瓦解,十二音时代之后) 先锋派的理念有很多种,比如实验音乐,行为艺术,文艺复兴,激进反古典等。 有现成的资源我就不自己去写了,这玩意写明白很难,而且我也未必能写好,把百科贴出来了。 先锋音乐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我最近迷上了新复杂主义的芬尼豪,可以去b站直接搜,看到有乐谱的视频就是了。可以听听他的作品。 我计划用分析他的乐谱作为识谱教程最后的期末考试,一次就分析两小节。
-
332节奏是现代音乐节奏摇摆性的重大革命突破,就是您第一张图展示的 。 这个内容,包括333322节奏将会在第十几节课出现,请期待~ 因为这种摇摆节奏型的学习需要 完全理解五线谱后才能进行,之前需要把知识扎牢固。 第一张图是332,即把 一个单位的节奏平分八分然后按照3+3+2的节奏分配 。 第二张图是1+1,每一个1分成8份,则有 3+1+3+4+1+3+1 拆分成3+1+3+(1+3)+1+3+1 也就是将第二个十六分音符和第三个附点八分音符用一条小连音线合并。其实就是标准附点节奏型的变体。 这种合并现象是在古今中外音乐中常见的。 另外第一张图的332并不能严格意义上称之为三连音。这是实践上产生的误区。 从浪漫音乐阶段开始,rubato的出现 加上大量的2对3,3对4节奏的出现,导致演奏者对音乐的演奏无法保持绝对严谨产生了对三连音模糊化的332演奏,但是从乐理上这是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这严格的来讲算是讹传。 在现在的演奏中并不需要对332和三连音进行绝对严格的 区分。 话说大佬试着做做习题呗,来点人气~
-
感谢大佬的回复和捧场~下面是解析~ 不行哦,不能这么叫。 首先八分附点就是1/8+1/16=3/16个全音符,它也不是1/12啊, 其次就算它是1/12也不能这么叫,时值等于1/12全音符的音符叫做“三连音的八分音符” 规范名称是很重要的事情,哪怕字面意义上相同,也不能这么叫,因为这会导致更多的混乱。 一旦定义一个12分音符出来,明天就会有衍生问题,附点十二分音符?双附点十二分音符?十二分音符的七连音?这些东西出来不就乱套了 用传统框架的定义完全够用,哪怕是到先锋派和实验音乐都够用了。为了避免混乱请不要出现奇怪的音符概念,哪怕它看起来多么合理。 n分音符,n必须是2的幂次数
-
香蕉猫的基础乐理教程 其二 音符时值与节拍 2 上一篇教程 [心得、教程、提问] 香蕉猫的基础乐理教程之系列一 —— 音符时值与节拍 1(新章节筹备中) - 语音交流区 - SS同盟 (sstm.moe) 这些教程是为完全完全零基础(基础到小学音乐课都没上过的程度)的朋友准备的,如果你有一定基础可以直接去看习题。 放在前面说,请多多回复习题,随便糊弄糊弄也好,不回答习题和楼主随便聊聊天也好,给帖子加点人气。如果到下一周更新之前一个理我的人都没有,我会非常非常伤心的。如果你是已经有基础的,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进行深度探讨,不一定非要回复习题~ 似乎没什么人愿意交流这些内容呢,果然大家还是对这个没兴趣吗?那么等再来几个人回答习题之后再更下一章吧。反正更不更看的人也不多。 速度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艺术分很多种。有文学,美术,雕刻,音乐等等。但是只有音乐是需要时间来表达的。而乐曲进行的速度就是音乐的时间属性的重要组成和体现。 在谱面上,具体的速度一般使用M.M.标记。格式为音符类型=n,n为速度值,这个数值表示一分钟有多少拍。如图一。 图一 肖邦op.2 唐璜主题变奏曲的开头速度标记,表示一分钟有63个四分音符拍。 如同上一章所叙述的,先介绍全音符的概念,再由对全音符的等分引出n分音符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是抽象的,并不方便记忆,亦无法投入应用 。只有对音符和节拍速度进行具体的定义后,这个节拍的进行才有实际的演奏的意义。 速度的标记有一个习惯的范围,一般来讲这个范围在40~220之间(不同的参考书目有不同的数字,这里的取值是来自于楼主实践的经验之谈)。这个数字如果太小,那么不如直接标记几秒一拍,如果这个数字太大,那么不如直接标记一秒几拍。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方便。如果你想定的速度在标记中取到了明显诡异的数值,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一个单位? 图二 不同单位的速度标记。其中,速度1和速度2其实是等速的 在古典的曲目中,习惯对四分音符进行直接的速度表记。直接对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进行标记的实例较少。但是万事无绝对,记谱习惯在各个时期是不同的,速度标记的习惯也随时代而变化。尤其是到了20世纪之后,先锋音乐的产生更是增加了速度的域。玩音游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些电音曲目(比如speedcore风格)速度甚至能到七八百。 单附点音符 作为对上一章内容的补充,这里介绍附点音符的概念。感谢 @注水的矿工 的课外科普~ 附点音符是为解决时值长度取值范围狭窄问题而产生的。正如上一章所述,n分音符的概念中,只有2的幂次数分音符是存在的。那么当你想表述“任意”时长的音符时,就需要其他工具的帮助。主要有两种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分别是等音高连音线和附点。 这里开始介绍单附点音符。单附点音符,就是在一个音符后面附加一个实心小圆点(看起来像英文的句号)。它代表着给该音符附加它自身一半长度的时长。 举例:附点二分音符是二分音符后面带一个附点,意味着给二分音符1/2附加一个二分音符一半时长的音符1/4,那么就是四分音符。它的时长是1/2+1/4=3/4个全音符。 举例2: 附点全音符是全音符后面一个附点,意味着给全音符1附加一个全音符一半时长的音符1/2,也就是二分音符。它的时长是1+1/2=3/2个全音符。 图三 附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全音符,其中左右表示法等价,分别是附点表示和连音线表示。 复附点音符 能在音符后面戳一个点,自然就能多戳几个。从第一个附点之后,每一个附点的时值都是上一个附点的1/2. 举例 三附点四分音符,其时值为 1/4+1/8(第一附点)+1/16(第二附点)+1/32(第三附点),总时值为15/32个全音符。 举例2 双附点全音符,其时值为1+1/2(第一附点)+1/4(第二附点)=7/4个全音符。 强调 之前只是说用全音符做单位1,从没说过全音符的时长不可超越~ 在我个人的音乐生涯中最高就只见过三个附点,更多的附点为了能够方便识谱,一般会结合连音线的方式表述。连音线的表述更加自由且易懂,这个放到以后来讲(挖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记谱法的革新,相信对附点的应用的讨论会越发深入,可能会出现更多附点。 图四 三附点四分音符和双附点全音符,其中左右表示法等价,分别是附点表示和连音线表示。 三连音 上一章讲,n不能取到2幂次数以外的值。但是我在乐曲中需要大量使用将音符分三份的情形该怎么办?不要慌,我们有三连音。 三连音的表记如图所示。 表记原理: 第一步,确认你想要去分成三份的对象。(这里假设我们想要将一个二分音符分三份) 第二步,确认你的对象的次一级的音符。(二分音符的次级音符是四分音符) 第三步,写三个你的对象的次级音符或休止符。(写三个四分音符) 第四步,写个“3”,表示这组音符是三连音。 这样就完成了对二分音符的三等分操作。 图五 一个二分音符和它三分后的三连音 注意!!!!!!请十分甚至九分重视下面要说的话! 从进入连音的概念开始,我们不再强调全音符的单位1概念!就如同上例,我只是介绍如何去三等分一个二分音符,完全没说三等分后的二分音符相当于六分音符!!没有六分音符的说法,六分音符是错误的!!这玩意就是三等分了二分音符的音符,或者你叫他三连音四分音符也行,别给我弄什么六分音符出来!!这也是为了之后更复杂的连音标记打基础。 我们必须记住常用的这些,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的概念以及它们和全音符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复杂节拍的学习打好基础。 倍全音符 倍全音符不是什么太热门的概念。对于它的使用是古已有之(甚至可追溯至五线谱的历史之前)却及其稀有(非常少见)。这样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绝大多数曲目,一个小节的总长度都不会超过两个全音符,而单一音符的长度不允许超过小节长度。如果需要表示超过小节长度的音符,那么请老老实实的使用连音线。这样的限制导致这一音符界的元老却是大冷门。 倍全音符,如同名称,它的长度是全音符的两倍。(2),由于它的使用实在是太少,所以它的记谱并没有得以统一。我所见过的常见倍全音符标记有两种,分别是空心方框和全音符两边各加两道竖线。如图所示。如果你不是专业搞音乐的,可能这辈子都无缘这种音符,所以这里只做介绍。(但是习题照留)(为了降低习题难度)(图6 倍全音符) 今天的习题很多,请在翻开试卷前做好觉悟,不想做这么多可以每一个大题选做两道~(把稍微难一点的作为附加题了) 如果感到困惑还请再翻一翻上一节课的内容。 虽然习题很多,但是巩固性质的内容偏多,真正考察内容只有两三个知识点。希望不要嫌麻烦。从这节课开始就进入实战了。另外,习题没有留关于速度的问题,打算下节课讲完更多再留。距离学到识谱越来越近了。 一共三千字,香蕉猫展现出来满满的诚意~ 从现在开始没有废话,内容也开始具象起来了。掌握这些,再结合以后的识谱技巧,你很快就可以识五线谱了!能识五线谱你就超越了百分之九十的人,这也是入门的标志! 这些东西不会很多也不会很难,请诸位咬咬牙坚持学会,相信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你要是去买乐理课,光是教你到能识五线谱就要一千多块。来我这学非常赚的。 已经更新图片排版,但是依然保留图片合集。 并且附上原文~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J0q4CMcgGDda58ZDJE4OA?pwd=1145 提取码: 1145 原文的pdf文件~
-
这是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音乐的打击乐谱。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出曲子的拍号是4/4(尽管没写出),前面的东西还很简单,仅分析速度标记叠罗汉的部分。如果要求完全如谱面演奏,不允许进行rubato的话, 从158.86开始(第28小节),四拍子被分成四组三连音 八分音符,每一拍变一次速度。 第29小节,把一个二分音符等分成九份,一个小节两个二分音符,相当于把一个全音符等分成18份。可以看作是二分音符的3*3连音。三个音符变一次速度,共18个音符产生6次变速。 没事,新复杂主义乐谱比这个还天书,只要一点一点分析都能看懂。就这份谱子来说,也有故意不好好排版不想让人读懂(装逼,显得高大上,玩现代音乐的多少有点这毛病)的嫌疑。比如给速度标记叠罗汉那部分,用一条辅助线画清楚每一次变化标识对准哪个音,这不就谁都能看懂了吗,还有速度为啥要叠罗汉,就不能写成交错式的。这些都是无效排版。 下一章就开始介绍三连音,复杂连音在更后面,读懂复杂连音的记谱需要先熟读三连音。
-
很棒的补充...附点这块本来想写进第二章或者第三章,有您的帮助到时候偷懒贴个参考文献就行了,提前问一下您介意我把您的内容以参考文献的形式贴到之后的教程中吗? 话说我这边只见过最多三个附点,可能是因为我基本上只混古典圈子,仅对爵士少有涉猎(甚至连发烧友都算不上),看过的最复杂的内容也最多是序列主义和新复杂主义......现代音乐会用到的更多的附点,我是能从理论上推导出,但是从没见过(正如我所说,不常见不代表错误)。 要是想给朋友们做更多的挑战,不如试试附点全音符,三附点倍全音符,双附点六十四分音符?(笑)
-
谢谢 @luaseeo的回复,这是解析~ CB的答案正确,但是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还是请务必问出来~ 3-1完全正确,没必要说更多了! 3-2的回答完全正确,但是我的题目问的是 全音符的时长等于多少个十六分音符。注意哦,我没说过全音符等于16个十六分音符~ 我说的是全音符的时长,注意主语哦。 小节的定义下节课讲,尽情期待~ 不常用不代表不存在。不存在意味着理论的错误,就如同二百五十六分音符(六道杠),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非常非常稀有。 另外,世界名家贝多芬也用过五道杠的一百二十八分音符的。但是纵观音乐史,一百二十八分音符也是极少出现的。 但是,乐理学上,128分和256分音符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是2的幂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