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t44xie

【会员】中级会员
  • 内容数

    274
  • 加入

  • 最后访问

  • 赢得天数

    7

t44xie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一、先锋派介绍 先锋派指的是音乐上最激进的那些作曲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音乐不同的发展时代和发展背景,先锋派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在中世纪,新艺术就是先锋派;文艺复兴时期的杰苏阿尔多和蒙特威尔第就是先锋派;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也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先锋特征;晚期的贝多芬属于超前几百年的先锋派;浪漫主义晚期孕育了勋伯格这位怪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打响二十世纪先锋音乐第一枪的流派及其代表作曲家——整体序列主义;梅西安。 我这样说有些标题党了。实际上真正打响20世纪先锋音乐的第一枪的是勋伯格和他的无调性音乐。但是他的无调性,在现在看来依然残留着晚期浪漫主义的余风。真正将作曲绝对逻辑化,背离听觉的,还得是今天介绍的这位大神——梅西安。 二、作曲家介绍 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年12月10日-1992年4月27日),法国作曲家、风琴家及鸟类学家,普遍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有一段时间,他全心投入关于“整体序列主义”参数化的实验,因此被后世认定是序列主义领域的革新先锋。 三、乐曲介绍 我对这曲子没啥好介绍的,只能把它的作曲底层逻辑讲给你听。 演奏钢琴的要素,或者说钢琴音乐的要素有哪些? 音高、节奏(也即时值)、音符强弱、触键手法、等等等等。 我们将这些因素完全依靠逻辑排列成一串音列,要求同样要素的音符不在一个序列中重复出现两次。 所有的排列组合的十二个音符出现一个轮次视作一个乐句。 有三个不同长度的音列作为相位,产生周期性的排列。 这首乐曲是整体序列主义的第一首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先锋音乐的发展。 点我摧残你的耳朵 四、我想说的话 按照我在前两个帖子的约定,我今天发一首欣赏难度比较高的乐曲。(一天简单的,一天困难的) 根据之前的反馈,似乎有人对欣赏古典音乐前,一定要探求它的历史背景,人文关怀。 我作为古典圈子的一个刚刚脱离萌新阶段的人给各位一个忠告:听古典音乐就好好听,啥也别管,交给你的听觉。 等你真能入门了,欣赏它的韵味了,再去探索深层的“艺术”的东西。 不然只会把你劝退。要知道,现在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没人能把所有的曲子的历史背景,作曲环境考证出来的。更何况很多“考证”都是讹传。 另外,关于我的文章是否原创的问题:除了人物介绍那里我有可能会从维基百科那里抄一点,其他绝大多数都是自己写的,不信可去查重,当然费用自负。 因为我是学这个的,所以我的用语会相对重视严谨和学术,不会随便说话,这有时可能看起来像是从学术论文上抄的。 附录:音乐定位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欧洲严肃音乐 时代与流派:二十世纪音乐,先锋派,整体序列主义 欣赏难度:5(要放在50年前,它绝对值一个6.但现在它还是太传统了) (欣赏难度:1入门级;2易接受的;3标准古典音乐欣赏难度;4稍有难度的;5难度很高的;6极为先锋的)
  2. 感谢您的回复以及您的分享。 关于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古典音乐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光是西方音乐史就厚厚一摞书。按照断代,西方古典音乐有7个时代之多,每个时代都有浩如烟海的作品,更不乏音乐的巨人出现。 我大概会以日更的速度更新古典音乐的分享,在每一首分享的下面都会备注上音乐的时代,流派,以及鉴赏难度。 如果您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帖子。我昨天就分享了一套劳塔瓦拉的协奏曲,您也可以看看。 那一首劳塔瓦拉的协奏曲乐风已经很超前了,作为1945年的作品,已经有了如今日漫风,和摇滚风。 请注意我写下的脚注,您可以把我每个帖子里面的脚注找个记事本粘贴下来,等一个月过去您大概就知道古典音乐有哪些时代和主要流派了。
  3. 一、音乐史断代介绍 西方古典音乐(又称严肃音乐)分为七个大时期 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 中世纪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巴洛克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二十世纪音乐 其中,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分为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又可细分为早期浪漫主义,晚期浪漫主义,印象派,民族主义乐派几个时期和流派。 二、作曲家介绍 这首著名的G大调小步舞曲曾被认为是巴赫的作品,也被收录至巴赫的作品集。但是后来考证出是佩措尔德的原创,巴赫对其进行了修订。目前仍依照以前的惯例将此曲收录至巴赫作品集中。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大师,对位大师,也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德国,生涯较为稳定,音乐多为宗教和德国民众奉献,具有庄严,宏伟,虔诚的特点。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了欢快活泼的气质。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1677年-1733年6月)是一位德国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他曾活跃于德累斯顿,并且在世时有很高的声望。但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中有著名的G大调小步舞曲(曾经被认为是巴赫的作品)。 三、乐曲介绍 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洋溢着欢快又不轻浮,庄严又不压抑的气氛,是小步舞曲体裁的代表作。这首小步舞曲是古典音乐作品入门级作品,学钢琴必弹曲目。 乐曲是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在后面再现。中间转入优雅的小调。 这首作品被广泛用作下课铃等场面。 钢琴独奏版(仅有第一段) 小提琴-钢琴版(更完整) 四、我想说的话 目前大多数人对古典音乐是没啥兴趣的,就算有兴趣也觉得它们很难而望而却步,所以我决定分享一些早就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入门级古典音乐,唤醒你的记忆。 如果能引起你对古典音乐的兴趣,那更是我的荣幸。 我计划在空闲时间,每天分享一首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一天简单的,一天困难的。 附录:音乐定位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欧洲严肃音乐 时代与流派:巴洛克时期音乐 欣赏难度:1 (欣赏难度:1入门级;2易接受的;3标准古典音乐欣赏难度;4稍有难度的;5难度很高的;6极为先锋的)
  4. 一、作曲家介绍 埃诺尤哈尼·劳塔瓦拉(1928年10月9日—2016年7月27日),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之后芬兰最出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早期采用序列主义技法创作,但后来形成了独特的空灵、脱俗的风格。 ——《维基百科》 二、乐曲介绍(仅第一乐章) 劳塔瓦拉在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创性地创作了新的作曲技法——音簇。在钢琴上的演奏方式是实用整个手掌甚至是手臂来压下一大片琴键。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砸钢琴,也不是乱弹琴。每一簇音符都必须准确地压准,错误的多压或者少压一个键会导致旋律的丢失。 这首乐曲的主题是由一组芬兰民歌式的,优美的旋律组成的。但是劳塔瓦拉并不满足于这种优美,而是在这个主题的每个音符上加入了八度的音簇,使得民歌的优美和原始的狂野结合在一起。 乐曲的中间段宛如战斗的史诗,新世界的开拓,和声充满张力。大量使用全音阶,也有一点印象主义的特质。 对于中间段的欣赏,可以试试在大脑中构思,勇者在异世界中的旅行。 第一乐章的尾声更是如同炮击一样的四个八度的音簇,用手臂来完成的主题再现,为这场旅途画上壮丽的句号。——《自己写的》 乐谱同步 现场演出 三、我想说的话 我终于考完研究生初试回来了!回来第一件事先写一篇分享。 至于我的教程的话,可能以后不太会更新了,一个是投入产出不出正比,一个是没人看。以后我会多发一些古典音乐和中国近代音乐的推荐,争取成体系地分享各个时期的音乐。 这次分享的曲子门槛稍高,哪怕是对于学古典音乐的也没那么好接受。但是这算是20世纪音乐里面好接受的那种了。 如果你能把它听完,会对古典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你会发现你玩的很多RPG音乐都对它有很多借鉴。 希望你能花10分钟,至少把第一乐章听完。绝对不让你吃亏。 附录:音乐定位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欧洲严肃音乐 时代与流派:二十世纪音乐,芬兰新民族主义音乐 欣赏难度:4 (欣赏难度:1入门级;2易接受的;3标准古典音乐欣赏难度;4稍有难度的;5难度很高的;6极为先锋的)
  5. 没问题,等我今年坐完牢考完就回来和大家交♂流还有20天。 坐牢的这段时间真的学到好多知识,以后语音区准备承受我的轰炸罢
  6. 请大佬们千万注意安全。终点已经没了,网络净土越来越少。现在我还能交流的论坛只剩下这里了。其他有几个小点的也已经关站避风头了。 请千万注意安全。这是我最后的念想了,我还能和朋友们交流的地方。请千万注意安全。 我今天又要继续坐牢了。等我20天后考完回来。
  7. 谢谢你大佬,我未来20天估计还得闭关。。。 这次是忙里偷闲回来看看。之前四个月我连签到都没超过5次。。。是真的忙。 不过很快就解放了。我还是爱着这里的。 大佬,最近风头很紧,不考虑闭站躲两个月?我真的不希望这里像终点一样倒掉。已经没有几个能交流的地方了。
  8. 1. 卖报歌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聂耳曲,安娥词。 聂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音乐家。他是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主要创作领域是各类群众歌曲。 他创作有37首歌曲,其中的主要有爱国歌曲,如《毕业歌》;反应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如《大路歌》;反映近代中国人民的苦难的《铁蹄下的歌女》;以及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儿童歌曲,代表作《卖报歌》 2 《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点我欣赏卖报歌 3 为什么卖报歌伟大 卖报歌成为百年经典,是因为它内在闪现的伟大艺术光辉。 首先从音乐分析。音乐朗朗上口,充满活力。具有典型儿歌特质,天真无邪。 从第一段歌词分析,第一段歌词点明主题,告诉听众这首歌是谁唱的,唱来干嘛。 第二段歌词和第三段歌词是这首歌艺术的精髓。用天真无邪的儿童口吻,讲述小朋友卖报时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受到的痛苦,并展现出苦难时代的人民的辛酸。 最后一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则是对未来的期盼,对光明的向往,具有乐观开朗的时代精神。 这首歌是以快乐音乐衬托悲伤歌词的典范之作。用这种天真快乐的音乐,配上这种动人的歌词,巨大的反差,更让人动情。 4 结束语 聂耳的创作,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接近人民,接近大众,用最好最简单的艺术形式,使大家共情。 这值得所有艺术人借鉴学习。
  9. 唉,忙考研。现在考研的形式非常不乐观,我考音乐学院,艺术这块子国家线都到360分了(满分500),今年四百多万考研,大家都卷,不是考研就算考公。 还有我觉得阿露你可以试着学一些专业的声乐技巧,我觉得你唱歌的感觉和音准都很好,经过专业的训练,哪怕不用太多,也可以变得非常厉害。
  10. 你唱的好,你唱的好啊。 费玉清的歌是典型的黄金时代的歌曲,带有典型的城市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俄罗斯的音乐则是非常感人的小调性特点。 我觉得你把歌曲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11. 没关系,这个可以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对这个改编的钢琴版的主题部分持保留态度。哪怕我没听过原版,但是我还是觉得钢琴版缺点什么。 这个曲子在钢琴上表现不太出来它的厚重感和激情。 能驾驭改编这种曲子的大师,像是普罗,拉赫都过世了。
  12. 话说阿露很喜欢俄罗斯的音乐吗,我确实能从这份歌单里看出你的热情。 我也来推荐一个吧(如果你不嫌弃),你可以试试 热夫斯基——《团结的人民永不败》 有钢琴版,应该也有合唱版。 【热夫斯基 | 《团结的人民永不败》】Rzewski - "The People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 Thema_哔哩哔哩_bilibili
  13. 虽然解释了歌名的由来,但是还是感觉好有趣,很有创意的歌名。 嗓音很柔和,配乐也很温暖,就像是春风拂过面颊。 可惜我没有谈过恋爱,感受不到恋爱的浪漫。 你唱的好啊(赞赏)
  14. 真的是高产啊(赞赏) 话说阿露有学日语的兴趣吗,可以一起哦
  15. 卡拉比-丘空间流形是拓扑学的一个问题。 数学上,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简称卡丘流形)是一个的第一陈示性类为0的紧n维Kähler流形,也叫做卡拉比-丘n-流形。数学家卡拉比在1957年猜想所有这种流形(对于每个Kähler类)有一个里奇平直流形的度量,该猜想于1977年被丘成桐证明,成为丘定理。——来自百度百科 这个问题的解决后来成为弦理论的重要工具,解决了弦理论的三维不适用的问题,将宇宙拓展到9个空间维(3维+6维的卡拉比丘空间维)+1个膜维+1个时间维。奠定了弦理论发展成为超弦理论的基础。 很多人说的所谓的宇宙十一维时空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且意义深刻的。
  16. 没什么实质影响,也不怎么会有人看这个,安心啦~ 你确定不是自己的问题就不要管了,不然会很累的。
  17. 确实,这种快速动作视角的游戏很容易晕,应该是因为大脑处理不了眼睛带来的信息。 最初打CS晕,后来克服了,然后MC晕,也克服了。 但是吃鸡和跑酷怎么也克服不了,可能和每个人的生理构造也有关系吧。
  18. 可能是我现实中完全没有运动细胞的原因吧,连带得游戏中也不是那么喜欢运动。玩过最极限的运动就是L4D2中跑酷了。 还有一个就是,像这种专业跑酷游戏我一玩就晕3D,实在是悲剧啊(哭)
  19. 确实,没有噪音,按理说用手机录音就算周围绝对安静也会有噪音,果然需要降噪吗? 另外,感谢Harmonica大佬的倾情奉献~口琴的音响效果很适合吹慢速的悠扬的旋律!
  20. 这是小星星的第一句,三行分别是三种记谱方式。 这三种记谱方式,演奏效果完全相同。 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下一期的习题了,嗯就这么办
  21. 不是,听觉效果相同,只是记谱法习惯不同。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谱,但是音乐听起来完全相同的方法。把所有音符时长翻倍,把速度和拍号也翻倍就行了。
  22.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习惯性使用的音符单位的问题。 在巴洛克时期之后就奠定了用四分音符作为标准速度,二分音符,全音符作为慢速,八分音符作为中快速,十六分音符及以上作为快速的习惯用法。 但是在更早的时间,这样的使用习惯比现在的使用习惯要整整慢二分之一,即 用二分音符作为标准速,倍全音符和全音符作为慢速,八分音符以上作为快速,四分音符作为中快速。 这个知识点要结合速度标记。 比如我标四分音符速度等于每分钟60拍的速度,就是一秒一个四分音符拍。 我标二分音符速度是60,就是一秒一个二分音符拍。 将第一个速度标记下的音符时长全部翻倍,然后再把速度改成第二种速度,实际效果不变。 这是由习惯用法决定的。以后有必要专门开一章叙述。
  23. 大佬一直没太理解我说的意思,包括习题的答案错误的地方 也是,错的很冤。 其实习题一直在强调的知识点是 “单个音符时长不能超过小节时长” 而不是 “小节的时长最多是一个全音符,绝不能超过两个全音符” 原文写的是“古典时期的音乐绝大多数的小节长度不会超过两个全音符” 这句话是对实践结论的总结。“绝大多数不”≠“一定不” 少见不代表错误。 上一节课对您的作业的批改还请再看一下,会有更多收获。 全音符的单位一概念是为了更好地接受“n分音符,n取2的幂次数”这个概念的铺垫。 “单位1”不是“绝对1” 这是不一样的。
  24. 那时候五线谱还没有成型,也没有现在成熟的乐理概念。没有 成熟的律制,没有成熟的节拍。你可以直接去网易云搜格里高利圣咏来听,基本都是散板。 硬要说,那时候的音符标记用的都是 四倍全音符(这种在现在已经死了),倍全音符,全音符,二分,四分这些。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