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其实并不是更新,而是我和贴吧ID:tebic1208 同志讨论的一些相关事宜。主要包括我对一些尚未完成具体设定的情节的概括,以及tebic1208 同志对【三战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思想文化影响】这部分内容的设定预想,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tebic1208:
试验挖坑: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视角: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草稿和大纲)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只是一些零碎的想法,贴出来看看效果。有机会再扩充。
持续了十一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最激烈,最血腥的冲突之一。战场几乎遍布全球,包括中立已久的瑞士和瑞典,在上两次大战中远离战乱的美国和加拿大,乃至“与世无争”的黑非洲和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卷进了大战末期的北美行动中了,而GLA在大战正式爆发后在南美洲也发动了恐怖主义袭击)。这场空前的大战殃及了全球绝大多数人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政治:第三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全球政治版图的颠覆性变化。战前的多极格局中的中国和俄罗斯(苏联)在大战中实力增长,最终成为了主宰战后格局的主要力量。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核心——美国在大战中遭受了沉重打击,最后战败投降,实力和影响力大减(类似于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打击)。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两个部分中,欧洲各国最终与社会主义阵营结盟并依附于新秩序,日本再次战败,并被纳入到社会主义阵营当中。负隅顽抗的资本主义势力逃亡南半球,依托南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诸国继续与“新华约”对峙。第三世界很大部分被纳入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范围”,小部分被资本主义残余控制,在战前的伊斯兰世界拥有相当大影响力的GLA组织因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已经基本瓦解消亡,仅有极少数武装分子仍在活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形成了国际社会的第二次两极格局,其中社会主义阵营成功实现了多极化。本质上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人类发展道路上由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引发的不平等和其他危机不断积累的结果。(你觉得这样的定义怎么样?可以改善吗?)第三次世界大战虽然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可以说,诱发大战的最主要因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国际不平等——这两大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战后阿拉伯世界有安排吗?)
经济:可以考虑的东西:各国都经历了漫长的战时经济状态和配给制(苏联2047年,盟国,欧洲,中国,GLA控制区2050年,帝国2054年(?)开始),为了支持战争消耗而造成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爆发式增长,造成了事实上的“无用功”(我的意思是说用于大战的资源本来可以用于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欧洲,中亚,中东,北美沿海为甚)——有经济危机的冲击,直接的战争损毁也有诸如全球贸易停摆造成的损失。战争末期北美地区的经济困境。
环境:巨大的冲击。爆发式增长的工业带来的污染问题。GLA滥用生化武器和比方说有意往热带海洋倾倒石油,蓄意污染河流,点燃石油储存库等蓄意破坏造成的各类污染,“死河”和废土(也许还有某些地区野生生物变异的情况)。多个战场的森林破坏问题(密集的炮击,燃烧弹,化学武器和老挝北部的那枚核弹等等。参考一些一次大战期间的照片,被轰炸得寸草不生的战场)。土壤炸药残留。大量没有引爆的地雷和水雷需要扫除。水电站和堤防的损毁。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加剧问题。大量使用超级武器引发的“红色秋天”(削弱版的核冬天,炸起的大量尘埃和灰烬在一段时间里降低了全球气温)。
社会:“大遣返”风波(监禁,驱逐西亚北非移民)。大战把一些城镇乃至城区抹掉了(原因包括大战的征兵,恐怖袭击的后果和残酷的奴役政策(GLA),驱逐,袭击西亚北非移民的运动(欧洲)等等)。战后裁军,退伍军人满街跑引发的就业问题。战争期间社会对军人的态度。持续近十年的战时配给和短缺经济的深刻烙印。基础设施损坏造成的困难。游击抵抗运动的社会影响。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比方说,85~90亿人暴跌至70亿)和某些地方的劳动力短缺。阿拉伯世界的变革。战争期间和之后成长的人们。(比方说,战后成长的美国人和阿拉伯人对大战和战后局势的看法;从后方感受战争)大战对各参战方社会的影响(如丧失世界霸权的美国,重拾尊严的苏联,实现复兴的中国,再次面对废墟的欧洲和获得新生的阿拉伯世界)
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和重回主流。战争对社会观念的冲击(例如,各地都培养出了或多或少的**主义者)。反映大战,有关矛盾和战争根源的文艺(比方说收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和有关大战的小说电影漫画等)。大战与宗教(YSL的问题非常,非常头痛,还有南亚与印度教的问题)。
(这两个部分简直是天坑,每点都够一篇设定了 )
有空开工或者补充。
===========================这是分割线=================================
我:
战后阿拉伯世界要和新华约控制的非洲北部及中部地区一道实行社会主义化,饥饿和宗教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因为极其残酷的战乱和GLA同归于尽的“末日作战”杀死了大量人口、并使宗教情绪最深厚的地区彻底对GLA代表的极端思潮绝望。
之所以战后能形成社资两大阵营的对峙、而不是一边倒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新华约一方为了修补战争创伤和进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化,这使得新华约不得不付出经济上的极大代价。而没有受到战争波及的南美邦联则接收了以未来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带来的海量资源,因而能以下风之势保持对峙
超武威力不足以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战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地区性的,这个位面的战后环境远远没到C&C系列的红区或者辐射系列的废土的程度。总体上,受破坏的环境是可恢复的,其中主要人口聚居区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的环境将在终战后五到八年内的时间内随战后生产活动的恢复而回到可接受范围内。
移民遣返的问题相对比较小,GLA通过隐秘渗透的手段控制并组织了大量移民,这些人几乎都陆续死于战事(尤其是GLA于战争末期发动的“末日作战”)。新华约作为战争的胜利者为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问题而组织了大量的海外建设援助队伍,利用战后国内产能复归民用后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于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海外援建队伍附带部分的解决了一些激烈交战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以及战后一些不稳定地区的安全问题。
三战表面上结束之后,地区性战争、局部冲突和治安作战仍然频繁在全球发生。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战争发生在南亚,印度当局在吞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之后、试图运用投降的GLA部队打击日渐强大的印共,而GLA残党也有自己的打算。战后两大阵营都运用各种方式来影响这场混乱的内战,试图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21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70年代前期,逐步完成战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华约向非洲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左翼**最终导致了“非洲同盟”退出非洲中部、控制范围仅限于南非及其邻国。GLA残党渗入了加蓬、安哥拉、刚果和卢旺达,在那里同左翼与右翼游击队进行混战。新华约和“非洲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借此控制了坦桑尼亚、赞比亚、乌干达和索马里南部,但GLA残党从西非渗透到非洲中部也拉长了新华约的战线、使其不得不投入更大力量以保证新解放区的安全。
美国长期的、大规模的抵抗力量一度是中国和苏联在美洲面临的最大问题,杜根政府的投降不意味着军事行动全部结束。大量美国正规或非正规的武装力量仍然拒绝放下武器,在美国辽阔的内陆坚持抵抗,他们得到了未来科技公司残党的积极支援。尽管由于缺乏工业生产能力,其整体规模在数年内逐渐下降。但即便是在新华约用了两代人时间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后的21世纪70年代末,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美国民众至少是暗中支援反抗者在较偏远地区的活动。虽然此时他们已无力影响美国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提供与其规模和质量相应的贡献,可在部分特定区域内仍然是令当地负责人头疼的麻烦。
GLA最后一支正规军团在战后曾长期控制西非,当它最杰出的领导人劳伦斯将军在21世纪80年代中期不明不白的死亡后,早萌异志的本地军阀和GLA最后死忠之间的内战使这个军团烟消云散。然而,此后西非仍然是个军阀主宰的“无法之地”、GLA残党在全球的活动也并没有明显削弱。
GLA“三巨头”在战后行踪不明,不论他们是死亡还是隐于暗处、GLA残党在全球的活动依然不容小视,他们现在得到了南美和非洲同盟的帮助、以及未来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除了常规的渗透、恐袭、混乱地带的叛乱、有组织犯罪和宣传活动外,经常出现的变异生物甚至“生物兵器”看来也不仅仅是大战的遗存。在某些特定的悲剧性条件被触发后,这些经常出现的小规模“怪兽”群有可能在罕见的情况下形成规模较大的浪潮。其中最大的一次“怪兽潮”出现于内战中的印度,虽然印度人在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将其解决、可全世界已然为之震惊。
===============这又是分割线=================
tebic1208:
这么说:战后黑非洲局势:50年代到70年代前期:黑非洲的冷战;2070年代某年:“第三次非洲大战”,以东非左翼**引发的正面战争,结果是北方的“非社盟”胜利,控制中部非洲;然后局势“回到了大战结束时”——非社盟对付GLA残余势力,整合新领土,组织重建;敌人在南部非洲负隅顽抗。第三次非洲大战的说法是看到刚果(金)内战因卷入了大量邻国的武装派别而被成为“非洲大战”,以此类推,GLA在黑非洲的行动被成为“第二次非洲大战”,70年代的冲突就是第三次了。
===============分割线===================
我:
第三次非战看起来规模很大,实际上并不激烈——“非洲同盟”自身凝聚力差(三战中南非强行兼并其他反GLA势力而形成)、经济状况不好,结果战后“消化不良”,其中较有战斗力的坦赞两国倒戈后非洲同盟北侧对峙线立刻陷入崩溃。不过,收缩后的非洲同盟更加精干,而溃兵则使中非混乱。非洲的形势远远没到可以安心的时候。
===============分割线=======================
tebic1208:
嗯,谢谢回复和交流。
“末日作战”应该意思是说GLA在大战末期搞了大量的类似旧日本和1944年撤离苏联境内的德国军队那样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破坏活动和自杀式攻击(比方说,海湾战争期间焚烧石油生产设施的先例或者向敌方控制区扔生化武器;在重要航道和港口凿沉船只,布设水雷;以及大规模拆毁破坏桥梁铁路发电站等基础设施等这样)。
我个人的意见是阿拉伯世界与黑非洲的边界需要调整以解决马里,乍得这些国家无解的民族问题——正好GLA的活动也基本上拆毁了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北部的原有秩序。从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的边界开始,然后大体沿着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东,把苏丹的黑人居住区(这点可以讨论)和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划进经过修正的黑非洲范围内,把阿拉伯人的南部分支和认同阿拉伯文化的柏柏尔人划进经过修正的北非。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厄里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的问题可以再议。
战后局势我之前有所了解了,不过感谢进一步解释。战后的海外援建队的想法很好。
虽然之前设定过“不改版图”,但……也许这很幼稚,我觉得战后……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横跨亚非的统一的“泛阿拉伯国家”(也许可以叫“阿拉伯民主共和国”,这个名字是从一部后毁灭小说里借用的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wise/smart/image_editoricon3.gif)呢,还是维持一个联盟呢?好像黑非洲是确定为组建联盟了。
=============分割线==============
我:
“末日作战”的对象不仅包括“即将撤离的占领区”,也包括即将被新华约或盟军占领的GLA根据地(即阿拉伯世界),类似于希特勒在1945年下达的意图毁灭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命令。而且不幸的是,战争末期的GLA拥有比德国更先进且有效率的毁灭手段,其造成的结果也更加悲惨。
与二战后相比,三战更强调的是阶级解放而非民族解放,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界限被有意识地淡化了、而更强调其阶级上的共同点。各国组建的联盟/邦联的发展趋势都是向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前进的,尽管其中也考虑了历史因素、民族因素、地理因素等客观条件而在某些地方有所调整,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经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