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missalot

【会员】精英会员
  • 内容数

    1,415
  • 加入

  • 最后访问

missalot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已经结束了吗?我上哔咔的网站没看到任何广告0 0 噢原来是被我的ADBLOCK干掉了捏
  2. 结婚唯一的法律作用就是让双方财产绑定 我周围几个结婚的老哥没人说结婚后日子变得有趣或者如何有提升的,我自己是肯定不准备结婚了,简直是自寻死路
  3. 主要当时的留日老哥吃到政府补助了,想怎么骚就怎么骚。留法的刚过去补助就断了,只能自己解决生计。像邓小平其实屁书没读到,全在厂里打工和跟着偶像周恩来玩康米了。现在的留子如果他是靠奖学金和自己打工生活的,其实不抽象的,甚至很励志。
  4. 说起来这是我很多年前看的一个对攻壳机动队中ghost是什么的解析,细节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结论就是构成我独一无二个体的是我对我个体存在的反思,所以主人公总是在讲ghost在对她低语。其实这个也才是笛卡尔那句我思故我在的真实意思了。这个说法也可以用来确认两个相同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两个写入同样记忆的电子脑搭载在两副同型号的身体上,在物理层面上怎么看都是同一个人了,但是两个人对其本体的反思这种思维活动是没办法被复制的。
  5. 这下忒修斯的船了 到底在更换到第几块木板的时候它才会变成一艘别的船呢。 话说攻壳机动队里不就有这样的问题吗?记忆是可以篡改,肉体是可以更换的。把一个人的身体和记忆都换成另一个人的,那他们是同一个人吗?主人公的理解是看所谓的ghost,每个个体包括塔奇克马这样的AI,只要发展出了ghost那其ghost都是独一无二的。
  6. 郁达夫老性压抑大师了,他的作品普遍性想法爆炸 说起来留日老哥似乎普遍如此,主要还是待遇比较好。我看新井一二三提到鲁迅那批人的内容,当时日本似乎还有文章报道中国留学生集体嫖娼的。 留法老哥就没那个时间想色色了,被断了留学支援金之后只能自己疯狂work♂work
  7. 吃吧,这就是MMORPG的宿命
  8. 在天堂制造加速时间的时候只有一个漫画家能一直按时交稿
  9. Heaven's door 和 made in heaven 不一样啦。天堂之门是给女主写”不会再吸毒“的设定
  10. 哎!美团! 哎!资本! 话说自助餐我现在发觉还不如单点,因为自助餐的最后几口往往是无比痛苦的
  11. 哈迪斯好在修改数据非常方便,而且局外有很多有趣的对话来弥补了刷资源的无聊。 哈迪斯二在这块的处理上又进步了不少
  12. 科比不是坐直升机摔死了嘛。然后之前五一节期间也有个景点的游客被直升机砸死。只能说人会怎么死真的是千奇百怪
  13. 当然是肘击地面让它知道谁才是牢大
  14. 不管怎么样霓虹佬是扛过这一波了,现在看东大咯
  15. 禁毒先锋新堂是这样的 看我用疯狂钻石狠狠修复吸毒的身体口牙!毒瘾你现在感觉如何了?我要把这份录像复制几千份供世人欣赏呀!
  16. 生在低欲望社会的人也只好遁入二次元了
  17. 时间:2025年5月2日 任务九: https://sstm.moe/topic/370641-【十三周年庆】《我这一代东京人》读后感/
  18. 新井一二三的书大概都算是心情散文和科普散文了,所以没有什么叙事技巧上值得分析的地方。我大概五年前看完了她的一套书,做为一个霓虹佬其中文水平属实也是超越了绝大部分大陆仔了。说来十分神奇,我初读《我这一代东京人》这篇文章的时候仅仅是感觉了解在战后东京的生活变化,现在再读竟也对其境遇感同身受起来。 以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东京奥运会为分界线,全日本的美化运动轰轰烈烈开始了:家里每年添增诸如电话、双门冰箱、彩电、热水器、空调、立体声音响组合、微波驴等新的电器、生活用品;关起门来开冷气,在榻榻米上铺化纤地毯,放西式家具,穿着牛仔裤看美国连续剧,或听英国摇滚乐,大家都觉得很先进、好酷,却甚少有人介意传统文化和街坊生活同时遭到破坏。直到五十年代末,东京市内还处处看得见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风铃、煤炭路、和服、榻榻米,但是奥运会一来,古老的一切都走了。站战后日本人的生活目的是赶快富起来过跟美国人一样的日子;祖先留下的一切反而显得陈旧落后。之前严禁孩子们站着吃东西的父母,后来鼓励孩子边走路边嚼口香糖甚至吞下汉堡包;因为整个社会认为学美国人就不会错。 坦诚地说怀念过去的文化遗产属于在新世界站稳脚跟者的特权了,在饭都吃不饱的旧日本社会谁会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传统街景抱有好感呢?就好像人文景观再丰富的校园,只要教室里没空调,那对全天被关在教学楼里的学生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二三的童年在经济高度成长的时代度过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的成年要遭受泡沫经济被刺破的折磨。这点属实让我感同身受了。 以奥运会为标志的近代化,不仅改变了东京的市井生活,而且对整座城市的基本理念带来了根本性的调整。比如说首都高速公路网就建立在旧水路上,人们填平了江户城的遗产,结果四十年以后温室效应让东京的气温上升幅度比全球平均高出两倍,因为东京湾刮来的海风无法顺利通过了。环境问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接踵而至,东京的各条水路变得肮脏至极。 要说城市的巨大变化,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版本的上海吧。正值EXPO世博会前夕,禁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将摩托车清扫一空的同时,地铁和轻轨也安排了临时的安检员岗位。幽默的是东京人最后在政府清洁部门的运作下修复了神田川的水质,周遭也修成了舒适的散步道。而上海地铁的安检员则是像癌细胞一样在人体内快乐地安下了家,在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同时降低了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吞吐效率。至于环境,在香辣蟹们的运营下上海路边找个垃圾桶难如登天,那不就逼着人们把地面当垃圾桶吗? 永远改变了日本社会文化的泡沫经济,是一九八五年由纽约广场饭店的国际金融协议开始的。之前一美元换两百四十日圆,现在则换一百二十日圆了。日圆的购买力一夜之间翻倍,让那几年的日本天天过年、晚晚过节,就像如龙一的主题曲一样简直开着没完没了的嘉年华。经济过热的副作用很快就明显了——土地价值快速升温,让传统的长子单独继承制破产了,因为弟弟妹妹们都要分到一杯羹。关于土地继承的官司总有一天会打完,但是在彻底决裂后的亲情就无法修复了。作者的家庭也并不例外,很多东京人的家庭都是在八十年代末的几年里解体的。 在棚户化改革让房地产成为国内支柱性产业后,多少家庭因为房产纠纷问题分崩离析呢?我家里也是在分房子的时候恨不得和自己的兄弟烧燃油同归于尽呢。泡沫经济只维持了五年左右,固然有人发财了,但也有不少人破产或者背上债务,就此一蹶不振。那些抓着房产热彗尾拉高杠杆上车的人们现在面对着跌跌不休的房价和稳如坚冰的还款信息一定也倍感幸福吧? 在小泉纯一郎版本的日本,社会上泛滥着所谓“赢组 VS 输组”的论调。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不是大家一起过朴素踏实的生活,也不是全民协力复兴国家,而是两极分化日趋悬殊,开启了不赢就输的弱肉强食时代。2005年有本畅销书叫《下流社会》,文中预测今后的日本社会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属于上层,百分之四十五属于中层,百分之四十属于下层,而越年轻的一代越有可能从中层滑到下层去。 在泡沫经济爆炸后居然还能保持一个纺锤型的结构,日本也真是厉害。虽然不如倒三角形的一亿总中流,但也好过某地的倒图钉一万倍了。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当时上层阶级出身,名门大学毕业,任职于第一流公司的东京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在低成长社会,对外来的希望实在是奢侈品。当地人基于利益最大化的保守选择完全把自己固定在了输组的座位上。那段时期常在经济新闻上曝光的市场强人没有一个是东京人;他们要么在关西或者在九州岛长大,十八岁气势汹汹地上京。谷崎润一郎在《思东京》一文中把自己家人骂为“败北的江户儿”:他们有都会人的潇洒,但是缺乏奋斗的力气,于是在社会大转变的时刻,总是跟不上潮流,必定沦为败者。从前的江户儿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东京人也是。 显然上海土著人也是,就像我许多初中同学空有一两套祖传房产但身无长技,只能干干辅警、社工、书记员这些行当。在一声声沪爷中他们会不会对自己长辈的无能感到愤怒呢?对社会潮流熟视无睹,放任一个个机会在自己指尖流走,这样的家伙养育出来的后代能有什么出息?写到这里不由得感叹日本真是先行服呀,一切历史事件都在本国精确复现。只是怎么现在一股在回归战前昭和时代的感觉?在网上随便讲几句不满的话就要被认定为非国民,遭到军部的重拳出击咯。
  19. 国服刚回归的时候我回归去玩了会,然后打完11.0剧情就A了 狗屎地下堡让设计师自己去肝吧。
  20. 最近猿辅导刚死一个,然后爆出来小米要求每天11小时上班。我刚毕业在京东实习的时候都不知道准点下班是什么东西,这活在国内真就是拿命换钱。
  21. 现在计算机的就业率也很难了……而且也没那么好润
  22. 计算机系的话建议直接无视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去看youtube上的教学视频。 github上有很多学习计算机的攻略 比如https://github.com/izackwu/TeachYourselfCS-CN/blob/master/TeachYourselfCS-CN.md 话说如果对编程没兴趣的话应该不会转专业到计算机吧……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