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翻译理论】科普杂记1


推荐贴

 

 

前言:

我这是在写科普,所以暂时不会涉及过于专业的内容。

等到我真的要写那些的时候,想来回帖时请务必慎重。

还有,这是杂记,所以我不保证逻辑的严谨性。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翻译是一门科学。或许有些人对此会感觉到难以理解,说:“翻译怎么会是科学呢?”面对这样的问题,那笔者只能建议你去找人科普下什么叫科学了。

正因为翻译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盲目的活动,正因为翻译在当今社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加强MTI(翻译硕士)的培养工作,近几年这个队伍还会日趋庞大,在国内的研究生中占据客观的比例。笔者也是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员,专攻日语笔译。

国外的翻译研究,自古罗马时期便已有西塞罗、贺拉斯等人的相关著述,距今已经两千余年。而在中国,三国时期的《法句经序》也已有明确谈论翻译的文字出现。受个人水平的限制,笔者是没有再去深入研究具体的典籍,翻译活动的出现肯定远早于史料记载,或许还有更早的记录存在,这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了解了。这里只要简单地对翻译活动的出现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就可以了。

虽说国内外开始翻译研究的时间都较早,但两方所走的道路却不一样。西方长期以来都是直接关注翻译的具体问题,也就是“怎么译”。其特征就是二元翻译法,“直译”还是“意译”“可译”还是“不可译”等等,注重从经验出发,总结出具体细致的翻译方法。而国内,则大多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没能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指导翻译活动。这一点与中西方的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关联,在科普阶段不做详细分析。且这一点并不仅局限于翻译学,其他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单举一个例子:面对历史上的一次饥荒,西方的史书或许能把死亡的人数精确到十位,而国内的史书就四个字——尸横遍野。我国向来注重感受性,从文字到文化都是如此,这在提升了精神素养的同时却也忽视了研究所需要的严谨。

在国内,流传较广的翻译理论“信”“达”“雅”诞生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却在短短的百余年间根植于国人心中。确切来说,这三个字仅是严复在他所翻译的《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到的一个标准,严格来说连理论都算不上——毕竟严复自己都不是按这个标准来进行翻译活动的。这三个字能够如此深入国人的内心,同笔者之前提到的感受性倾向自然是有所关联。但要说从这三个字就能解决实际的翻译问题,则算得上是过于勉强了。严复之后的诸多翻译家在提炼理论时也多有这种偏感受性的倾向,傅雷“神似”钱钟书“化境”,这些都是只有理论的提出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他人在参考时只能算作“揣测”。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国内翻译研究的发展,所以效仿西方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工作与翻译研究,算是翻译工作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西方的翻译研究,现在可以说是达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虽然有些夸张成分在里面,但也可以看出其思想的界限十分宽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个语言学派,这批学者跳出了单纯的经验层面,实现了向运用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转变,使整个世界的翻译研究进入到了新的层面。其中尤金·奈达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十分深入人心,就笔者的了解,国内大多数翻译工作者必然会对其理论进行学习,足见其理论的实用性。

而后,更多的学派开始从不同的视角发展了不同的理论,如从文化学派、功能学派、解构学派等等。现在暂时不做详细阐述,笔者以后有时间会逐步做一些补充说明。

此次的杂记算是笔者为了整理自身所学的一次记录,也兼有进行科普的目的在里面。笔者虽然才学尚浅,但也勉强算得上是这一学科的研究者了。对于翻译的一些认识,笔者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扩展一下的。笔者欢迎愿意在翻译学习上有兴趣的读者一同进行探讨,毕竟笔者个人的水平也很有限,多进行些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共同进步。

最后再来一个科普:翻译学的术语其实不是Translatology,一般学界还是用Translation studies.

 

 

后记:

之后打算整理下研究生阶段理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再整理下日语方面的一些学习笔记。

发帖的理由,自然是方便我写翻译实践报告……

不。

其实是我想婊人。

链接到点评

[ 本帖最后由 okuftr 于 2015-3-29 01:14 编辑 ]\n\n雖然我並不是翻譯專業但是關於上述舉例出的學派樓長喜歡哪一個呢?

 

我只想單純抒發一下自己的感受,

以前看外語翻譯的影集時會覺得真希望可以向書籍一樣旁邊會有註釋讓我了解一些諧音的笑點,

後來看翻譯書籍時覺得兩邊語法結構轉換時就會喪失一點該語言思考慣性的味道了,

特別是人與人的對白,語氣的表現,

除了語法的邏輯性差意造就的不和諧,

詞的性別也深深地影響中譯後的結果,

 

當原文書和中譯書都各自看了一遍,

都會不禁會心一笑,

這是種求知慾被滿足的快感,

就像第一次看沒有字幕的原文電影,

聽懂異國的笑話和幽默,

有了一種新的價值觀,新的生活態度,

可以用不同的思維看待每件事,

 

分享一下,

最近認識一對俄羅斯情侶,

在交流的時候,

我們聊到了他們常用的俗語,

這裡舉兩個俄羅斯直譯的例子:

你的耳朵被熊踹到了:你是音痴

牛奶跑步:牛奶過度沸騰而溢出鍋外

 

這是兩個有趣又充滿地理意涵的俗語,

讓我覺得俄羅斯是個可愛的民族,

但對於他們來說這麼常用的句子,

若是在書籍翻譯時不知道會怎麼處理?

意譯似乎會失去原有的地理意涵和趣味性,

直譯又似乎沒辦法及時反應,

看一旁注解不免有點點掃興,

或許是看得對翻書還不夠多,

不知道專業的譯者會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補充一下,

還是有直譯出來還是很優美的俄國俗語:

多少冬天,多少雪:好久不見.

 

很佩服翻譯工作者,

願意翻譯各種資訊和感受,

將自身所體會到的知識及感覺分享給大眾,

感謝學界的進步,

讓普羅大眾能容易的接收外界的資訊,

也感謝在各學派的分立制衡下,

能保有讀者選擇的權力,

最後希望樓長能報告(婊人)順利

 

 

 

链接到点评
okuftr 发表于 2015-3-29 01:11

[ 本帖最后由 okuftr 于 2015-3-29 01:14 编辑 ]\n\n雖然我並不是翻譯專業但是關於上述舉例出的學派樓長喜 ...

 

實際上,你所說的這些現象都是翻譯活動肯定會遇到的。

所以說,翻譯沒有絕對的正確性,只有是否妥當之分。

直譯,也就是傾向所謂“異化”的翻譯方法,可以保留原文的一些修辭、文化的內涵,適合激起讀者了解原文語言文化的興趣。

而意譯,也即是傾向所謂“歸化”的翻譯方法,則可以使譯文的表達更加地道,方便讀者消化吸收,不需要花費過多精力去理解原文內容。

兩種翻譯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就諺語、俗語這方面,實際上在單純的文本對應之外還有一種文化上的對應。如果強調兩種語言的文化中都有同樣的寓意,那用現有的諺語來翻譯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果強調兩種語言的文化中對同樣寓意有不同的比喻手法,那採用直譯的方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就我個人來看,還是傾向於第一種,因為除了強調文化差異的譯文環境之外,還是用更容易另譯文讀者接受的語言來表現更為有效。如果要強調文化差異,也還是要加上註解,不然對讀者要求過多自然會篩掉很大一部分讀者群。

是否保留,或者說保留多少給讀者選擇的權力,這就要看譯者本人是如何考量的了。翻譯活動本身具有複雜性,所以才應將其視作專門的學科而不是單純的活動,之所以會出現以不同視角來切入翻譯活動的學派,原因也就在於此。關於這些翻譯理論,以後我會逐步進行些介紹的。

 

最後再舉個日語的諺語對應好了:

「鬼に金棒」,直譯就是“給鬼拿上鐵棒”。

對應中文諺語就是“如虎添翼”。

日本的“鬼”本來就與中國的“鬼”不同,直譯過來有明顯的母語負遷移問題。雖說目前利用網絡能很快解決一些文化上的理解問題,但當這種情況*10、*100、*1000之後,給讀者的壓力就會很大了。所以,除非是真的要對讀者進行篩選,留下對原語言與原語言所包含的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否則我個人是不喜歡在這上面進行直譯。

 

 

链接到点评
セリカ・シルフィル 发表于 2015-3-29 01:49

嗯,以後我會看情況寫些東西的。

估計以後還會開些日語小課堂之類。

理論方面的東西可能就有些枯燥了,要想 ...

 

確實兩者的鬼差異很大呢!!

可能要先了解將翻譯書的讀者群是否大多有接觸日本文化

 

翻譯的前製作業應該也不是我們普通人能想像得到吧!?

專業名詞,歷史文現時間對照,慣譯人名用法等等...

好多層面我都還有了解

 

就像你說的出現太多次不符讀者既有認知的文化梗

大概就像在看さよなら絶望先生一樣的感覺吧...十個梗我應該只看得懂一半

雖然那一半還是很有趣

但是另一半的出現真得有很壓力

 

期待你的日語小學堂

至少我很喜歡你的敘述方式和邏輯

{:7_516:}

链接到点评
okuftr 发表于 2015-3-29 02:13

確實兩者的鬼差異很大呢!!

可能要先了解將翻譯書的讀者群是否大多有接觸日本文化

 

謝謝你的肯定。

 

實際上翻譯還是比較容易受其他條件影響的實踐活動,文化算是其中一個方面。專業詞彙的問題最近在翻譯專利介紹時已經感覺到相當大的壓力了,可以明顯感覺到翻譯的實踐還是離不開其他學科的知識積累,是沒辦法單純只研究翻譯理論就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不過,所謂理論就是從普遍的實踐中升華出的指導性規律,不學的話總還是會走一些彎路。

貼合我的專業來說,就目前的日語亞文化來看,經常會出現翻譯上的障礙,比如一些宅系詞語的空缺問題。論壇小黃油的漢化工作也會受到這一現象的影響,不過,總感覺在那之前更大的問題是對翻譯的認識問題了。愛好和職業之間總還是會存在些差異,我來做科普也是打算加深下會員對翻譯這一活動的認識,希望能輔助下你的工作吧。

链接到点评

科学啊。。。。。。

我是不尽信所谓科学的。形而上者更符合我的风格。

应该说科学本身的定义就不足够明确。以狭义来说,大部分社会人文科学都不算科学。

不过这不重要。我们谈的是翻译。

 

感受性。这个词有意思,但我不全同意啊。

除感之外,还有一个字:悟。

对天朝人来说,悟,或者说理解,是很重要的。

中国文化之所以晦涩,因为它不像西方文化将一切给你摆在纸面上,而是寄神于形。

缺乏悟性的人,就只能读书百遍了。

这是中华文化传承之精神。

你可以说这种文化的传承缺乏严谨,但是这所谓严谨的部分正是需要后人去亲身实践体会的。

神似,化境亦是如此。至境不可言,因为言之无用。

 

史学这面。。。。。。

西方19世纪以前的史学根本不靠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就算尸横遍野四个字就能完爆啊。

而且早年用竹简写的,字怎么多的起来。。。

就算这样也比西方靠谱。毕竟史家也是一家,自然有一家的骄傲。

 

发展。怎么说呢。

思想知识的交流会促进发展,这没有问题。

只是现在人容易极端化地偏信。觉得一种靠谱,就扔掉另一种。@各种中医黑。

 

说道百家争鸣,想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

国人对我国的诸子百家经典不屑一顾,然后觉得国外的研究人人都靠谱。

也是神奇。

 

嘛,坐等被婊_(:з」∠)_

链接到点评
セリカ・シルフィル 发表于 2015-3-29 02:26

謝謝你的肯定。

 

實際上翻譯還是比較容易受其他條件影響的實踐活動,文化算是其中一個方面。專業詞彙的問題 ...

抱歉我有點遲鈍,

我現在才發現你是打繁體字,

是同胞嗎?

 

最近三次元中的專利光搜尋我也搞得焦頭爛額的

且名詞定義還是多少有不統一之處,

有些專利又包山包海,

實在是很難去精確找到相關專利,

能,也不能想像翻譯專利是多麼頭痛的一件事,

最痛苦的是專利翻譯事一份沒有甚麼愛的工作,

 

讓我想起,

上個月問法律系的朋友為何他不走專利師的方向?

結果讓我有點小意外,

他說因為裡公科的學生比較懂那些專有名詞和專利的內容,

對於社會科系的學生來說,

已經太過艱澀以至於業界上的專利師大多都是理工背景再念專利法,

想必對文科的學生來說也一樣是艱澀的,

若是有熟識的理工背景朋友願意花點時間幫助你,

相信多少還是會比較順利的,

若是你願意到漢化區來開講當然是再好不過,

像是以翻譯討論交流的方向,

或是另外能提供一些特定會遇到的專有名詞翻譯可以去哪些網站求助,

 

這部分的資源和知識帖還很缺乏,

我本身也沒有任何的專業知識,

若是有專家的進駐就太好了!

 

若是之後有意願在漢化區發文,

請務必先讓我知道,

這絕對是ㄧ大助力,

在此先謝過.

链接到点评
八雲 七罪 发表于 2015-3-29 02:42

科学啊。。。。。。

我是不尽信所谓科学的。形而上者更符合我的风格。

应该说科学本身的定义就不足够明确。 ...

科学不说啥,自然有科学信者来干这活。

过两天我拿你的话给社科老师看两眼就能婊了。

 

所以你觉得,有多少人真的能够悟到别人所悟的东西?

而且你悟到的还是一个去悟别人作品的人悟出来的东西。

那么要真正领悟原文,是不是不需要翻译,直接拿原文悟就可以了呢?

 

借古讽今的意义远大于所谓的靠不靠谱,我强调的是现在的人不靠谱。

再说我也没说多久以前的史书。

我举史学的例子是要婊中国从古至今都轻严谨,西方那边萌发科学认知之后的严谨性有目共睹,不严谨人萨卡整天婊中医?

 

极端化的偏信没人逃得了,该婊的时候都该婊,包括自己。

说到底,从极端开始就已经偏离了科学性。

 

是啊,因为百家争鸣争到后面都被儒家干翻了,还有个毛线靠谱——这想法两千多年了都。

人理论是有靠谱的地方,当然也有不靠谱的地方。

不靠谱的地方就想办法把人理论变得靠谱,重点是看人靠谱的地方。

所以现在的人不也整天在给信达雅加理解吗,人严复表示当年我根本没想那么多,你们在说啥?

 

链接到点评
okuftr 发表于 2015-3-29 02:47

抱歉我有點遲鈍,

我現在才發現你是打繁體字,

是同胞嗎?

不,繁體字一般是針對交談對象改變的,我本身是大陸人。你其實也可以理解我正在簡單地進行簡繁體的翻譯。

 

我本人是電子專業的本科,後來讀的日語筆譯碩士。實際上,即便我是工科出身也還是很難應付專門的用語,這肯定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翻譯的一個基礎其實就是實踐經驗,昨天與老師和師姐們吃飯的時候也談到這一點。翻譯的複雜,就是因為其與其他學科都能夠進行結合,然後再特化發展的方向。專門的翻譯工作還是會按部門進行區分的,否則要培養一個合格的翻譯人員就要花太多時間了。

 

其實吧,那帖子就是我馬甲發的,之所以之後沒有繼續進行,其實是在等討論區的環境改變。

我個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要花費太多精力去引導別人進行思考就太累了。

有機會的話我再去發一些吧。

链接到点评
セリカ・シルフィル 发表于 2015-3-29 03:09

科学不说啥,自然有科学信者来干这活。

过两天我拿你的话给社科老师看两眼就能婊了。

 

嘛,科学信者就随他去吧。

不过信者二字不是中文用法啊。

 

悟的是学识,是理论啊。

我可没说过悟的是原文。应用文有毛东西可悟啊。

而且悟不是顿悟,一拍脑袋就出来的东西。

花个几十年悟通的也不是没有。毕竟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的人不靠谱,是人的问题。

至于中国从古至今都轻严谨?还是那句话,古代中国人比西方人靠谱多了。

就拿中医来说,疫苗接种最早还是中国传到西方的。

唯一能黑的就是远古中医近似玄学,黑药学的根本忘本。

 

诸子百家的末路可不是被儒家干翻了,而是被汉武帝。当然儒家也没赢在哪里,毕竟儒表法里。

但是现在的人喜欢一棍子打翻,认为百家之言都是错的,西方的都是对的。

人西方的可没这么想,否则也不会推称出新这么多理论。

不过也不期待连立言都不会的人有什么作为了。

 

給信达雅加理解也没什么问题,人家写的是研究著作又不是小说文章。(@高考议论文)毕竟经还有传呢。

当然至于谁的理解更靠谱就见仁见智了。

 

链接到点评

 

 

啊~大家都好認真,但咱實在寫不出那麼嚴肅的內容,那就來分享兩張有趣的圖吧233

 

首先咱們中文字呢,在外國人眼中是如此充滿了異國的美感。

 

因此有些外國人喜歡在身上刺中文字~

 

可惜一般外國人並不會中文……

 

因此悲劇發生了ww

 

(雖然是系列圖,但咱分享兩張跟翻譯有關的吧ww)

 

 

 

Eyes a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

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應該不用解釋w

 

 

2597247577802278.jpg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you make lemonade.

即使生活陷入困境,努力奮鬥,也能嚐得甜美果實,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链接到点评
八雲 七罪 发表于 2015-3-29 03:44

嘛,科学信者就随他去吧。

不过信者二字不是中文用法啊。

 

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词,所以直接利用原文来进行隐晦表达。

因为母语正迁移作用,理解上出现障碍的可能性不算高。

还有,我知道你懂这个词的意思。

至于科学到底包不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能论述清楚我这辈子也就值了,反正哲学表示没有我人类就别过了。

 

所以说,学识理论这种东西是可以悟,但这一点的个体差异性太大。

依赖这一点并不能有效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至少相对于普适性的理论而言在基础建设方面不占优势。

现在缺的就是基础。

我没否认中国文化的优势,只是特别指出其劣势。

是否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是最先需要考虑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其次。

 

至于靠谱不靠谱,你也说了是人的问题。

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任何文明都存在靠谱和不靠谱的一面,我一样只是单从不靠谱的一面出发。

因为我的目的就是要婊不靠谱的一面,靠谱的知道就行了,我干嘛还要专门指出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确实有其严谨性存在,但是是不是真的轻这方面,那么多年的封建社会还需要我强调些什么吗。

老拿中医说事的话,那我只能说,没能从经验主义上升到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借用某二代目校长的话,肝毒性和肾毒性是西医诟病中医的第一点,无药理机制无双盲实验是西医诟病中医的第二点。

解决不了自身弊端,被人黑也没啥可抱怨的。

赞同你的优势没啥意义,好的东西我直接用就是了,主要还是批判不足的部分。

不爽?不爽改完了拿干货继续战呗。

 

所以说,从被封建专制淘汰就已经输了。

喜欢一棍子打翻是个人的问题,拿这个说事其实也是在一棍子打翻。

真正要做研究,自然还是会从优缺点两方面进行研究,好的继承,坏的批判。

继承来的东西没必要不断强调,说得多了或许反倒会有反效果。

还是之前说的,关注点在于缺点,那才是研究所需要突破的地方。

西方推出新理论并不代表他们的说法错的多,只能说明人追求进步的想法更加迫切。

肯定这种态度不存在任何问题。

 

理论之所以是理论,正因为其具有指导性、普适性。

信达雅的过度概括正是我所想要批判的。

我不是说拿这三个字做标准有问题,我说的是只拿这三个字就想解决所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化境神似的问题也在于此,高度个人化的理论缺少普适性,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你强调悟,那你悟出来的是别的东西了,和原本的理论不可能一致。

那这样的理论又能对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多少帮助呢?

连基本的指导都没有,谈何帮助。

所以我批的就是国人向来喜欢高度概括,在看上去高大上的同时然而却没什么X用。

有这种理论没问题,问题是全都是这种理论。

这类过度充斥于学界,结果自然就是难以同底层实践进行结合,给基础较为薄弱的工作者带来了巨大压力。

 

简单来说,我所提的问题都是弊端,不打算谈论积极的一面。

毕竟我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不具严谨性的杂记,没必要每次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问题。

重点不是我有没有提到好的方面,而是是否同意我说的坏的方面。

中西方的理论我以后还会一个个进行说明,到时候自然会从综合的角度进行介绍。

 

 

 

 

 

 

 

 

 

 

 

 

 

链接到点评
banana7160 发表于 2015-3-29 12:00

啊~大家都好認真,但咱實在寫不出那麼嚴肅的內容,那就來分享兩張有趣的圖吧233

 

首先咱們中文字呢,在外 ...

這裡其實並不需要太過嚴肅,我這只是雜記而不是論文。

有想法可以隨便提,在論壇發表的目的之一也是進行些交流。

 

其實這個之前小茜茜同學也提到了,只不過用的是中俄之間的文化來做比較。

兩幅圖其實就展示了文化理解偏差帶來的負面效果。

這也是翻譯時要懂得在一定標準下靈活變通的原因。

链接到点评
セリカ・シルフィル 发表于 2015-3-29 13:43

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词,所以直接利用原文来进行隐晦表达。

因为母语正迁移作用,理解上出现障碍的可能性不算 ...

个体差异性和基础。。。这是个好问题。

但是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没有依靠过所谓的基础理论来推动普遍发展。

为什么呢。因为没人看啊。

普通百姓是不读书的。读书的都是士人阶级。

那社会如何发展呢。士人进言,帝王律令。

经典在上,基础理论何存。多不过立言耳耳。

所以自古国家兴亡,皆维系于一人。当然如果皇帝脑子进水,这戏就唱不下去了。

这种君本位的方式或许没有民本位的稳定,但是一朝明君便可繁荣多年。

总觉得有点偏题啊。

所以我国的发展更多的依赖少数人,依靠高人口基数的个体差异来优选。

不过一旦这脚步被打断了,嗯,事情就大条了。该接锅的接锅。

现代人?至少我不觉得现在的民智达到了足够推动普遍发展的水平。所以这需求真是浪费。。。

至于天朝现在是不是中央集权。。。这锅我背不起啊

 

辩证那一套看着心烦,真的。有这口胡的时间不如算算两者比重。

这么多年的封建社会?别闹了,集权和封建两回事好嘛。

轻不轻全看君主,反正都江堰每朝都在修。

 

又来中医啊。真是黑无止境。反正你我都不懂,继续鬼扯吧。

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体系就在那里,你不认我也没办法。

古代传承的体系不符合现代也没办法,亚里士多德也是科学家呢,以太能拿来吃嘛。

当然阴阳五行明明是阴阳家的理论,炼丹明明是道教的产物,怎么混进中医的鬼才清楚。

肝毒性和肾毒性纯属五十步笑百步,说得好像西医就没这回事似的,反正先人有言“是药三分毒”,信不信在你。

拿药理机制嘲讽?这个怎么说呢,属于我这边玩得好好的,你突然拿出来一个新东西,然后以我有你没有来证明我比你高端。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药理分析除了明确性以外并没有任何高明的地方。做实验的时候该毒死还是毒死。过后该提取提取,该用药用药。

为了崇高的理想,我们用抗生素吧。嗯。

双盲实验?啊,好烦。。。扔干货。。。http://www.guokr.com/post/144713/

 

从被封建专制淘汰就已经输了,嗯,所以无产阶级光辉普照大地,**主义必将打倒西方资本主义对吧。

不是我一棍子打翻,普通百姓就是这想法。见风就是雨,现代人不都这样吗。

我知道你们非常熟悉西方的那一套理论,但我没有说它不好,对不对?如果将来在理解上有偏差,你要负全责。(笑)

我说的正是国人没有西方的质疑精神。所以连立言都不会,何谈辩驳。

 

普适性啊。感觉不出来普适的意思。明明说的是通俗易懂嘛。普遍适用和通俗易懂可是两回事。

悟出来的是别的东西,有什么不好?难道根据个人的体会悟出来别的东西就一定是错的了?

易经,有人看是哲学,有人看是占卜,有人看是兵书。有谁说错了?

不好吗?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人,不是书上的理论。再多的理论,写的再精细详实通俗易懂,你不去做也没什么鸟用。

拿理论作指导,不如好好看着前辈是怎么做的。尤其这种套不了公式的东西。

想要凭着一些所谓的基础理论一步登天,那是妄想。

至于充斥这种理论,我不知道充斥怎么来的。如果说是论文评职称,就当那是空气好了。有什么能看的。

 

嘛,扯皮扯完了,该婊的婊,该撤的撤。

针砭时弊没什么不好,所以战个痛。。。。。。还是算了

链接到点评
八雲 七罪 发表于 2015-3-30 14:11

个体差异性和基础。。。这是个好问题。

但是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没有依靠过所谓的基础理论来推动普遍发展。

...

 

所以自太祖以来没一个不背锅的。

总想着那些条框来束缚自己,本来能争取到的东西也都争取不到了。

我的看法就是好的继承,坏的批判,偏哪方面都有问题。

依赖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这点纯粹看你想往少数人靠还是想往多数人靠。

现代人是否达到推动普通发展的水平,这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

这不投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谁都没基础谈论,基础。

 

两者的比重又从何而谈?

说的好像辩证就没考虑过比重一样。

你这不也是一棍子直接打翻了吗。

觉得烦很正常,但自然也有不觉得烦的人把这套玩得很溜。

少打个集权就被挑刺了呗,这不就是所谓的片面分析问题,没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吗?

所以整个就成了推动历史潮流的核心到底是伟人还是群众的讨论了。

你也说了辩证心烦,那我也懒得在这方面继续和你说。

 

中医的事我接触的并不少,自己的大姨妈(真)就是医生,每次家族聚餐少不了一通养生的说教。

现在每学期还得抱着日本对汉方的研究资料在翻译,管理里还有俩学医的分管时不时会说一点这事。

从头到尾我也没黑过中医,我对中医没啥偏见,我说的弊端又不是不存在,说出来不代表我黑中医。

五十步笑百步没啥,反正有问题一起批,不偏不倚。

中医靠着几千年的人体实验总结出一套经验体系很正常,但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自己都没办法确切证实,既然说服不了别人那就有必要继续深入,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

不找点问题追求进步,岂不是大家抱着经典物理用一辈子算了,反正死之前我也用不到量子物理。

这倒是轻松,我还真就不喜欢数学,小学学那些够我买菜不被坑就行了。

至于干货,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X用。

我并不懂专业理论,这方面纯粹是转述某医科校长二代目的话。

按我的想法,那就是中医还没摆平只信西医的那些人,那就老实点继续接着搞。

 

别说没有质疑的,整天网上那些评论见得还不够多吗。

我说输就是输在其时代局限上,不适应时代的理论自然需要调整。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一个仁字,结果用了几千年,不就是方便当权者利用吗。

至于普通百姓,那我没辙了,这世界上好像也没多少不是普通百姓的。

所以你觉得我要不要来上一棍子?

有些东西笑笑也就算了,总拿来说事没什么意义。

这年头质疑的其实不少,但肯干活的却不多,这才是问题。

立言,做学问,这是要花上一辈子去做的事。

然后这辈子连三分之一都还没过完真的能认清些什么吗?

反正我是普通人,我少说话,多poi。

 

普适性,那就是普适咯。通俗易懂是另一回事,我针对的一直都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人。

谁都没说有感悟不好,但问题是,基础打牢了没?

人精炼出来几个字,自己是觉得满意了,然后自己盯着看上几天、几月、几年,然后就悟了。

你觉得能得到多少别人思想的精华?

人类一直都是踩着前人铺好的阶梯前进,这点没有否认的必要吧?

那你觉得,你在年幼体弱的时候走在一级一级仔细铺就的台阶上好呢,还是直接找个弹簧直接飞天算了?

所以说,多些理论有问题吗?

我好想也没说不去实践吧?

我这两年的MTI除了实践还真就是实践,理论课两门一学期就没了。

然后,实践就不需要理论了?

人这一辈子,谁不是在各种理论的影响下走过来的?

说得夸张点,有必要否定人类、生物乃至整个自然界的规律吗?

你说想要看前辈怎么做的,那人前辈做理论的时候不都是拿实例进行分析的吗,不然哪来的理论。

我所谓充斥,那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没多少人乐意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全跑去搞高等教育的教学了。

这是我能想到的较为妥当的比喻。

因为这么多年来除了鲁迅那种极端化的直译,我感觉到的都是倾向于意译。

倾向意译没什么不好,东西方都有这种倾向,毕竟生搬硬套的对应不如消化吸收后的调整。

比起直译,我也喜欢意译。

但是,缺少了直译的研究,怎么给意译打好基础?

各行各业都有熟练程度随经验(时间)积累增长的现象,翻译这行尤为突出。

我是觉得,有足够牢靠的理论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感悟终究会感悟,但有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感悟,我持保留意见。

 

于是乎,感觉你还是没有直接针对我所提的一些弊端做出直接回应。

别的问题肯定不肯定是另一回事,有些问题是不受其他问题影响的。

就如我一直强调,好的东西我不打算说什么,我只批存在问题的地方。

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掉问题,那不管大小那就是问题。

这和专业与否没有多大关系,有些问题不是专业的也能看出问题。

正如我们讨论的这些基本都和专业没关系一样。

那非要从专业的角度谈这些,按照你所说的,连立言都不会,何谈辩驳。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