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CS为例了。
LZ的想法是:专业课“有用”,通识课“没用”。因此希望可以多开设“有用”的专业课,减少“没用“的通识课。
但这里就有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了:
1. 什么是”有用“
对于工业界的有用和对于学术界的有用很多时候是关联很小的,就算是同样对于工业界来说,也有许多几乎互不相干的方向。
举几个例子:
计算理论有用吗?好像对于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甚至非TCS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几乎没用吧。
编译原理有用吗?看起来比上一个有用了一点,但不做编译器方向的话,定性的稍微了解一下就足够满足工作需求了。
计算机体系结构有用吗?cpu的实现和很多底层逻辑确实对写代码有用,但绝大多数优化编译器都能帮你做。不做fpga之类的东西的话,毕业之后就再也不用打开vivado了。好像也没那么有用。
计算机网络有用吗?找工作背八股文的时候好像挺有用的。但背这种东西和背政治真的有区别吗?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什么东西不清楚直接去查就好了。一堆人为规定的协议,没多少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真的值得开设一门大学分的课程吗?
2. 专业课真的”有用“吗
国内所有大学CS的专业课授课水平都是一坨。不排除部分大学的部分课程因为有高水平青年教师或者合适的课改,可能勉强能看。但这些资源绝对是严重不足的。
同样举几个例子:
有哪些课程的大作业有合适的code review?
有哪些课程的大作业不是祖传下来的?
有哪些课程是主要通过上课听讲,而不是自学来通过的?
只通过完成课程,简历上写一个挺高的gpa,没有实习没有项目,能找得到多少好工作?
就个人的看法来说,专业课可太没用了。比起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水这些学分,不如去做一些质量更高,和未来发展更相关的工作。想找工作就刷实习,想读书就进组发papaer。
相比起来,通识课的学习直接避开了功利性的对有用程度的讨论。比起专业课来说,通识课在工作中就是没用的,但是政治经济(非思政类)课程对社会规律的揭示,物理课程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解释,我觉得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这些思考从功利性的角度考虑很可能是没用的。
但是,我觉得懂近代物理,懂政治经济学的自己比不懂时候的自己更牛逼一些。
大学能给我带来这些,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