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关于设定的论战也不止一回了,我无意再掀战火、只是想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把设定和故事截然两分,我以为是不可取的。纵使实际到了写故事的时候,未必要先列篇设定给读者看(这要视情况而定),然而作者要对自己笔下的世界心里有数。倘若动辄前后矛盾,那谈何“故事的真实性”呢?又谈何“用近似真实的故事感动读者”呢?因此我以为设定就像大纲一样、对于一位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并不基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背景写较长篇的故事的作者而言,这是一种必要的自我约束。
有人把设定视为“理性主义”、认为它是只供考据党挑刺的,并将其同所谓“感动读者”的“感性主义”剧情进行了二元对立。然而不同的背景之下,同样的剧情难道会给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受么?显然并非如此——如果作者只说一个叫列别德的人因为空难而去世了,那这只是个含义有限的白描;如果作者补充了详细背景、说明这位列别德不仅是手握兵权的俄罗斯将军而且还在动荡的叶利钦时代试图掀起旨在复兴苏联的兵变,那读者难道不会对这个事件有更多的联想么?又或者说,同样是“曾经的朋友决裂为敌人”的剧情,皖南事变和美苏冷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致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