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长篇互动向历史架空文】真王 【诈尸,1.21新更第二十四章】


fby1999

推荐贴

 

 

结局的续篇 发表于 2014-10-14 13:46

而且续篇觉得,曹操当时的想法,更多的是看见了汉室烂透了的现状,已经对【扶植】汉室感到绝望了、

 

而如 ...

曹操应该是的,毕竟王允那个时候感觉很痛心,唉,但是当时汉帝年纪尚幼,也不能对此多说什么吧

个人觉得反倒是王允明明为了汉皇室讨伐了董卓,之后却被当作乱臣贼子被乱戮这件事情让曹操寒心

不过这件事也教会了曹操只是忠心是没用的,汉皇室没有能力行驶权力,自己必须代替来用才是光复大汉的要点

于是曹操开始变的有点霸道,有点扭曲。

大概他觉得如果还权给大汉之后旧病复发吧。

 

以上个人猜想而已。

链接到点评
  • 回复 535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linjinhai 发表于 2014-10-14 13:57

曹操应该是的,毕竟王允那个时候感觉很痛心,唉,但是当时汉帝年纪尚幼,也不能对此多说什么吧

个人觉得反 ...

 

不是旧病复发的问题,而是他还权给“大汉”、自己马上就会死。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面说的很明白:“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所以曹操“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就是“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支持曹操的利益集团(世家)也不会让他还权,因为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利益会受损失。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证明曹操自己没有野心……曹操的野心确实是有,是逐渐萌发出来的。

链接到点评
结局的续篇 发表于 2014-10-14 13:20

关于曹操不称帝,我个人的见解是因为荀彧的“被自杀”,

 

荀彧忠于的,更多的是汉室而不是曹操,无论是《 ...

 

我的锅……又没有说清楚……

 

自封不是自立为王,而是说定远将军,扬州牧或者江南总管之类的官职。

自立为王甚至登基,在没有足够根基的情况下是找死,现实层面不谈,气运角度也是做大死。

 

大概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日后,静岳到了要和朝廷对垒的时候,再脱去前朝的皮,组织必然会有所动荡,这是肯定的。当然,除非朝廷消亡,这个代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说不定呢~)

 

但如果现在就自封,因为地盘小代价也小,日后攻伐的难度UP,但组织的严谨性也随之UP,到了日后就算朝廷忽然有着斥责之类的旨意,也基本无用。(作死话,大约就是参考红朝太祖的‘延安整风’~)

 

再多就剧透了,这么多吧~~~

链接到点评

 

 

fby1999 发表于 2014-10-14 16:13

我的锅……又没有说清楚……

 

自封不是自立为王,而是说定远将军,扬州牧或者江南总管之类的官职。

延安整风整的是主观主义、山头主义和党八股啊……又不是跟老蒋翻脸。

 

另外我出点盘外招:按照此前你跟YoYo子他们的讨论,掌握帝国中央的那位贺某某迟早要谋朝篡位的,静岳完全可以趁这个机会蜕皮么。

 

话又说回来,像静岳的扬州镇这种世代藩镇(传了三辈人了),不可能不从自己的组织架构里面排除朝廷的影响、否则它也无法维持那么长时间。藩镇的根本在于地盘,而一块地盘是“朝廷的”还是“诸侯的”、取决于它的兵权财权人事权在谁手里。如果这些权力在静岳手里,他根本不用担心朝廷对手下的影响力如何,县官毕竟不是现管么。此外,曹操受“忠于汉室的力量”掣肘是因为三国乃至两晋都不得不依靠其他世家和他们掌握的读书人来实施统治、而其他世家指望着给曹氏集团留块绊脚石,但是唐朝都已经传了四百年天下了、世家的力量已经受到了科举的大幅削弱,力量分散的“寒士”们在形成官僚集团之前是不可能有力量给静岳找麻烦的、更别提拿朝廷当挡箭牌了。

 

还有还有,中午跟你说的那个论证我发在第250楼了,看到了么?

链接到点评
结局的续篇 发表于 2014-10-14 13:54

荀彧对曹操说的是【奉天子以伐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从之后的可以看出,当时让天子【被掌控 ...

 

第一个提出的是毛阶,荀彧是曹操问的时候才说的,而且,荀彧的规划直接就是取天下的规划, 

 

世之論者,多譏彧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雖晚節立異,無救運移;功既違義,識亦疚焉。陳氏此評,蓋亦同乎世識。 这段评价正好说明了荀彧并没为汉做过事,否则,为什么把君臣易位归咎于荀彧。

 

 

对此,我还是比较认同裴松之的评价, 荀彧不可能不知道曹操以后会篡位,这是明摆着事。自古至今,假如是托孤大臣,尚有周公 诸葛这种忠义之士的话,像曹操这种自己起兵,自己筹钱,自己打天下的,将江山还回去的一个例子都没有。,荀彧大概是抱着能拖一阵是一阵,等到最后一天直接殉汉罢了,而且还能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帝国。

链接到点评
红色精英兵 发表于 2014-10-14 13:57

在此前的发言中,我论述了为什么扬州镇应该向帝国中央上表纳贡,论述的基础建立在这样几个点上:

第一,帝 ...

 

赞~~~

 

巴蜀秦川连成一片,就会恢复成当年秦国一统天下之局。至于汉中的问题,且看我演绎吧,不剧透了~~~

 

还有一个蜀中归属的问题,最后赢得会是……因为是“续篇”的代言~~~气运使然吧~~~(这一部分我准备参考织田信长破今川义元……)

 

当然,如果是续篇的第一视角,这里第一次大战搞不好就真因为选项而挂了……

 

 

链接到点评
红色精英兵 发表于 2014-10-14 16:53

刚刚闪光在群里说我才发现,益州主人公是何续……但是区别不大,何续执掌益州镇的话、也是走一样的道路。 ...

 

道路是一样的,但就是在时间点上。

 

之前在扬州战的时候,有一个秋静岳拖延一年后击败宣州的情况。如果真是这个,慢了这一年的话,续篇正就好推掉半个楚地,然后就是自上而下花式吊打……

 

后面汉中可能会出些事情…… (不能再说了……)

链接到点评
a07750529 发表于 2014-10-14 16:42

第一个提出的是毛阶,荀彧是曹操问的时候才说的,而且,荀彧的规划直接就是取天下的规划, 

 

世之論者, ...

 

荀彧最初给曹操提过三个“建议”,分别是奉主上、秉至公和扶弘义,其中【奉主上】是第一个提出就可以看出荀彧对【正统】的重视。

 

这三个建议,与其说是荀彧给曹操未来的谋划,倒不如说这是荀彧个人自身的愿望,是理想。

 

而说到底,这三个纲领就是要维护汉室,为汉朝续命。

 

而且荀彧本身就对曹操寄予厚望,他认为曹操有这个能力。最主要的,曹操最初也有的确是这个理想。要知道董卓之乱的时候是曹操首倡义兵,关东联军的时候只有曹操和孙坚去打董卓。

 

所以在当时的世人眼中,曹操是一个爱国爱民的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这样一位英雄把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彧的理想。

 

引用易中天品三国里面的话:

 

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他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曹操和皇帝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个独立公国,这个独立公国和大汉王朝的关系将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了,它是国与国的关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与皇帝的关系。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微妙的地方,就是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宗主国,这个魏公国是这个宗主国册封的邦国,但是和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大不一样了。这个搞来搞去搞得不好它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曹操举手之劳就能把大汉王朝灭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续篇觉得

 

如果荀彧真的打算是【殉汉】的话,那么荀彧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死亡,因为他绝对知道,他这时候选择死亡,那么不仅无法延续汉朝的统治,更会成为曹操统一天下的阻碍。

 

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死亡,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先前所看重的曹操背叛自己的努力与理想,他希望他能够用自己的死唤起曹操【最初的愿望】,

 

而至少从结果上来看,这一点无疑是达到了

链接到点评
a07750529 发表于 2014-10-14 17:40

曹操到底还是称公了。 公一称,汉室就必亡。 。 所以曹操想当文王,自然会有武王来处理掉他 ...

 

对啊,所以说荀彧的死根本就没有达到你说的【等到最后一天直接殉汉罢了,而且还能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帝国】这个目的呀、

 

曹操称王则汉室必亡,但曹操称王是无法阻止的,否则曹氏必乱。

 

而荀彧在天下未定战乱未休的时候选择死,怎么看现在的局面也说不上稳定,况且曹操又由于荀彧的死无法称帝,那么自然而然,【相对稳定的帝国】更是无从说起

 

所以说就不是你说的那个呀

链接到点评
结局的续篇 发表于 2014-10-14 17:59

对啊,所以说荀彧的死根本就没有达到你说的【等到最后一天直接殉汉罢了,而且还能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帝国 ...

 

相对稳定的王国指得不是汉, 而是魏。而所谓最后一天,并不是指天下一统,而是曹氏称帝,虽然天下一统称帝最好。但是曹丕等不了了,曹氏集团也等不了了,从称公开始就代表了汉室的覆灭的前兆。

链接到点评
结局的续篇 发表于 2014-10-14 17:59

对啊,所以说荀彧的死根本就没有达到你说的【等到最后一天直接殉汉罢了,而且还能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帝国 ...

 

但也是经过五代皇帝了。 。。 都是短命人也没法。 毕竟像东汉那样 能撑200年的已经是BUG了。。 话说,点评回复不了啊。 {:10_644:}

链接到点评

 

 

秋瑾屠城啦,奸淫掳掠啊!{:7_509:}

。。。。。。。

这就完了!!!400,271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c688cd5c6034a829e2b889fb1149d9/8d1db0510fb30f24d244edcfc895d143af4b03b0.jpg[/img]

 

 

咳咳。

 

一天而已,政委把话题都升到天上去了{:7_472:}。

先回归一个主题,我看到大多数人貌似都选了B,好吧。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确实是个好选项。不过打算去送礼,问题来了,谁去呢?

亲自去?这貌似是个好主意,目前看来,秋瑾似乎是智勇双全,跑到中央搞搞公关不成问题。名分定下来,日后搞事名正言顺。不过我脑子里倒是出现了这个场景:

 

秋瑾带着脑白金来见朝廷,经过了一扇巨大的门。

 

门有多大?能藏三百个斯巴达那么大。

320,172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64550da564e9258a63486e6ac83d1d1/8ebf800a19d8bc3e8e53be74828ba61ea9d345f7.jpg[/img]

 

朝廷看见秋瑾后很生气:大胆秋瑾,你还有脸来见我,老子刚封的Lil Wayne家的young money260,156http://v162.56img.com/images/29/7/r568522447i56olo56i56.com_138484486989hd_m.jpg?4153[/img],你就把人杀了,我的面子往哪里搁。{:7_534:}

 

于是他掏出一个精灵球。。。呃,不是,酒杯往下一扔,于是能藏三百个斯巴达的大门后面跑出了五百个刀斧手。

文武双全,特别有钱,风采翩翩的秋瑾就被朝廷用精灵球,呃,酒杯召唤出来的刀斧手:120,120http://musicdata.baidu.com/data2/pic/115304481/115304481.jpg[/img]

给砍死了

砍死了

死了

 

后人万里狂徒有诗赞曰:秋静岳,十八岁,参加革,命的游击队。。。{:7_504:}

 

历史上被伍佰从门后面蹦出来大喊“德玛西亚”杀的算算还真不少20111231231441-1305452262.jpg,以“多多益善”为广告词给趣多多打广告的淮阴侯,以在“大义灭亲”中出演最佳配角出名的卫州吁。

在政委的大段陈述中,试图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央不会拒绝秋瑾。

为什么?

因为不合理性,政委说。

 

 

 

想想前一章,你刚刚干掉了名正言顺的地方长官啊!我凭什么非要让你当地方大佬甚至养虎为患?

 

好吧,我相信大家会有一千个理由说明,但是我个人之见,并非所有的决策都一定会是最合符自己所想,最正确的结果。

 

韩信一事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人都意见不统一暂不提,篡父夺权的州吁至少还尊重王室,而他死后卫国后面的几个没见比他更好,反而更加蔑视王室,卫惠公干脆率军攻打周王。

 

近点举个政委肯定会熟悉的例子就是二战前苏联对德国的态度,他们认为德国最符合利益的决策应该是和他们交好,但我们都知道最后的决定,是,这个决策的确不怎么好,可能还招致了失败。但是苏联还是因为这个躺枪了很多人。

 

所以,人除了作正确的决定之外,还会作死,而——

 

people die if they are killed476,301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178442303087bf47dec57e1c2d2575e/a27975f0f736afc385dc440db219ebc4b64512b8.jpg[/img]

 

所以决策有时候最好别一步算十步当先知,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按常理出牌的。谁知道皮卡会怎么设定,政委关于天时的考量也许欧派皮卡根本就没想过——至少我觉得朝廷不会想到冰河紫龙啥的。{:7_527:}

 

那么就不能亲自走一趟了,因为存在风险。那么派人怎么样。确实,选b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主动把朝廷往自己想要的态度上引导,可是,地方官面圣还要找个代梨人。。。看来你需要有一个有张仪的舌头,公孙的逻辑,相如的机智的人妖才行。秋瑾手上有这样的人妖吗?我不知道。

 

好吧,最后还是直说吧,如果没有一定人才条件,b就是个风险选项。比起来,a反而保守保险一点。上表表态就足够,回应好最佳,没回应看皮卡的定位也无所谓,而要追求诚意的责任之类的,找个理由忽悠忽悠就过去了,反正天高皇帝远不是。

 

皮卡现在要做的是表态,a完全达到了目的,而b要求的则是更多,是摊牌,考虑到他说朝廷还有个300,240http://img2.wikia.nocookie.net/__cb20081211110622/evchk/images/thumb/0/07/Sony_guilty.jpg/300px-Sony_guilty.jpg[/img]

 

我不觉得一定会有好的回应。

 

a比b要好的理由就是没有在没把握的情况下(有个10级满级口才的就是有把握了另算)急着在实际掌握一切之前摊牌,也没逼朝廷摊牌,一表,不过是做做样子留条路。

 

皮卡一直把秋瑾定位于吴,而事实上的吴更大程度就是这么干的,既不反,也不急着抱大腿。就这么打太极打了那么些年。

链接到点评

 

 

狂徒桑也参与讨论啦,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但是关于狂徒桑的观点,我有些不同意见,在这里详细的说一下。

 

第一,我从来没有说秋静岳应当去学诸葛亮舌战群儒,他甚至不需要派一个所谓的“舌辩之士”,派一个普通的信使去传递消息+上贡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帝国中央和益州镇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用言辞挑拨就可以激化——只要益州镇一统,必然就会去进攻帝国中央控制的汉中地区,秋静岳缴纳贡赋(在现阶段,是承诺缴纳贡赋)是增强帝国中央的财力和影响力、使帝国中央不会过早的丢掉汉中地区,这就能对益州镇构成重大牵制。那么秋静岳有什么必要亲自去(或者派个“舌辩之士”去)把这个显而易见而且必然发生的事实亲自论述一遍呢?就算帝国中央短视到看不见近在咫尺的益州镇对自己的威胁、而非要去找扬州镇的麻烦(倘若帝国中央当真短视到这种地步,那么我不认为它能在藩镇控制中原的情况下活到现在),那也只需要书信说明就好了。因此,所谓“需要能人才可以执行B计划”,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至于“一个藩镇为什么不亲自去朝廷讨封”的问题……很简单啊,中原糜烂,道路不靖;扬州外敌环伺,臣诚恐宵小之辈趁虚而入、故不敢妄离也。皮卡早就告诉我们了,此时中原地区藩镇四起互相攻杀么。

 

第二,关于理性与否的问题。狂徒桑给我们提供的例子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很遗憾的是,这个例子并不恰当。如果狂徒桑对二战德国的经济情况有一些了解,他就至少不会举这个例子。纳粹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不是因为“希特勒脑子一热”,而是因为当权的纳粹党是小资产阶级执政党,既是容克们的代梨人、又是依靠工人的选票上位,所以既不敢得罪垄断阶级也不敢得罪下层民众(参见德国总动员时间就知道了)、而且还把大笔财富花在军备这种不能吃也不能穿的东西上来缓解大萧条带来的燃眉之急,那么结果就是纳粹德国只能通过侵略和掠夺才能勉强维持经济平衡。所以纳粹进攻苏联是个理性的决策,而不是如同狂徒桑所言的“非理性”决策,这个例子举出来恰恰会证明我的观点、即帝国中央将会接纳扬州镇的示好而不会逞一时意气。本位面的中唐历史也证明了我的观点: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有没有分封那些投降的叛将在中原当节度使呢?显然是有的啊,而且还不少。因为唐朝中央没有力量再打一仗了,所以不能立刻就由着性子把叛将们斩尽杀绝、只能先安抚他们再徐图后事。这跟秋静岳所面对的情况恰恰是一样的。

 

第三,狂徒桑说帝国中央不会注意到“小冰河期”,这我倒不反对、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气象牛人能够总结出“冰河期”来。但是“小冰河期”带来的影响——即北方粮食产量下降,游牧民族南侵导致帝国中央不得不在北方部署重兵、进一步增大粮食压力——是现实存在的、也是不需要气象牛人就能发现的。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皮卡在设定中是默认了这一点,证据就是游牧民族的南侵狂潮(以“幽州雪”为代表)和帝国中央的粮食危机(在讨论时提到了这一点)。

 

第四,狂徒桑说B计划是要求的更多、是“摊牌”。这个说法也是不正确的:益州镇和帝国中央爆发冲突与否,不是扬州镇能够左右的事情——秋静岳倘若有这等影响力,那么其他几个人的小说也没必要写了、直接到扬州山呼万岁好了。我重复一遍,益州镇和帝国中央的冲突由于地缘战略的缘故、是必然爆发的,秋静岳向帝国中央提供贡赋、只不过是增强帝国保卫汉中地区的实力以更多的消耗益州镇。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摊牌”或者“有所求”,实际上秋静岳只是在帮助帝国中央做一件帝国希望做、同时对秋静岳有好处的事情罢了,目标是让这个事情发展得对求精与更有利、同时不伤害帝国中央的利益。此等好事,我想即便是皇帝一时“非理性”而拒绝,下面的大臣(支持帝国中央的利益集团)也会让他清醒过来。唯心主义者可能认为封建时代皇帝就能完全随心所欲,但这种忽略了政权背后的利益集团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链接到点评

 

3A5B4C~
缴纳贡赋、送予礼物并上表

第九章  吴侯


通往长安的道路上,陆潜一行人策马奔腾着。
本来和朝廷来往的事情,应该由已经有名无实的监军做。
但因为在四年前,六十三岁的老监军病死了,朝廷也不知何故,没有再向扬州镇派遣新的监军。这种事情,秋静岳又不可能亲来,所以派陆潜来做这件事。

一路行来,往昔的繁华已成废土,菁华的农田长满了野草,熙熙攘攘的商旅早已不见了踪影,陆潜见状,不禁陷入了沉思。
不知为何,历代朝廷越到后面,皇帝的寿命就越短,子孙繁衍也困难。
本朝也是如此。


当年的长治皇帝虽然只有中人之姿,但毕竟成年,还勉强控制得住局面。但在他死后,各地藩镇蠢蠢欲动,纷纷开始了疯狂地吞并,这个留给九岁广晟皇帝的烂摊子,几乎难以收拾。
若是只有如此,倒也罢了。毕竟离长治皇帝殡天只有九年,广晟皇帝若是活着,也到了亲政的年月。
现在诸多藩镇的情况虽然不妙,却还没有糟到极点,若是抓住,还有一丝机会可以维持下去。

只是又过了两年,十一岁的广晟皇帝也死了。偏偏这次继位的是广晟皇帝之弟,原本的楚王曙。七岁的永明小皇帝当国,这更加剧了朝廷的悲剧。
现在是永明七年,皇帝也不过十四岁,连名义上的亲政权力,也要过两年才能拥有。两年时间,足够发生许多事情了。

虽然表面上看,永明小皇帝还是天下之主,威加宇内,享有四海。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傀儡,只怕连皇宫都未必能掌控吧?
顾命大臣贺良益自掌权以来,将其他三个顾命大臣的影响慢慢消除,已经竖立了自己的无上威权,掌权多年,党羽遍于朝野,此时已经是有进无退,可谓无退路可走,根本不可能在今上十六岁时放权。


永明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长安。相国府。
贺良益漫不经心地随手把秋静岳请封的奏表扔在了一边,之后在案前坐下,展开了一副书法,却是书圣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
这幅楷书,贺良益十分欣赏,这时又扫过一眼,便见上面有着多处印记,而现在又多了一个“承乾大印”的阳文朱印。这也就是他的野心了。

吴越之地太远,朝廷鞭长莫及。若是批准了,节度使多了一层大义,朝廷也多了一分脸面,但若是不批,倒也无妨。
二个郡的藩镇,还相当弱小,不是特别引他注意,至少也要是一州之主,才能引得关注。相对于这个坐拥雍凉的强悍权臣而言,祸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过了片刻工夫,一阵失笑后,贺良益默不做声。
接着,贺良益拿起了那份奏表,命人将奏表呈递给了永明皇帝。

此时的大唐天子,虽然是一傀儡,却还尚未微弱到可令人彻底无视地步。
虽然贺良益不断吞食着朝廷的权力与实力,欲以自立。但这一次却把奏章给了永明,似乎想让他当个掌印官。
也许他是想遮掩些什么,也许他是想观察些什么,也许他是想试探些什么……


长安。皇宫。演武堂。
演武堂原本不应该属于皇宫建筑,但却是在本朝之初由太祖设立的。
一座修文堂,一座演武堂,都属于宫学,皇子和公主一起入学。
前者由名儒高士出任,后者由大将武者教授。皇族子弟与勋贵高门在这两地,可以分别学习文韬武略,却并非单独教学,而是统一授课。

光是从同时教育所有皇子甚至其他的权贵子弟这一点上,大唐就已经和其他朝代不一样了。
修文堂中,供奉的自然是孔丘。而演武堂中的,却是当年颁布了《杀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闵。


当年,太祖挥师北伐突厥得胜后,尽斩其男丁四万余。在积尸累土,做成京观时,曾如此发言,并令史官铭记在册。
“我华夏炎黄二祖,地不过数十,民不过万数,三十年斩荆破棘,讨伐四方,方才定鼎。”
“后自夏商周起,开疆扩土,千年不绝。祖龙立朝,威伏四夷,德加四海,以至有万里河山。”

“当今天下,一尺一寸,都是血战而得,并非文化之功。”
“朕受天命大运,自当继古之大道。告戒后世子孙,以后开疆万里,当多建京观,夸耀武功,以显我族大兴,朕必当大喜之!”
遂拜武悼天王冉闵为武圣人,与孔夫子并列,并称文武圣人。


其后,一百五十年间,唐军四处征伐,杀胡不计其数,前后立京观三百七十一座。
只是善泳者溺,善骑者坠,一味恃强好胜,迟早物极必反。契人之祸的爆发,大唐被迫停止了扩张的步伐,甚至开始逐渐失去对远方领土的掌控,譬如扶桑,譬如三韩,譬如大漠,譬如南诏……
及至陈流景之乱,朝廷则更加势微,已经无力压制北方草原的异族,甚至陆续失去了对西域、辽东乃至江南、中原的控制,还能紧紧握在手中的,只剩下关中与西凉,苟延残喘。

同时,在这六十年间,原本不过居住着六十万胡人的辽东与漠南,在历经了二代人的繁衍生息后,大约已经有了一百五十万人。而中原却是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如此消长,只要北方草原一统,一旦内地有大变,便有机会问鼎天下,这便是成龙之机了。


演武堂中,面色略显苍白的少年天子正在舞剑。
在他周围,还有着七八个少年,其中最小的那个大约只有十一二岁,正是当今天子唯一的弟弟纪王。

永明的身体明显不太好,练了不到一刻钟,就开始喘息起来。
于是,永明便停了下来,只是如此,他依旧咳嗽连连。

永明一边咳嗽,一边开始看向演武场中央的一个青年男子。
这个形容魁伟,燕颔虎须的男子,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勇将的刘幽。在当今天下,甚至有着“韩铁之枪十,不当巴兴图之弓一;巴兴图之弓十,不当刘幽之槊一”的说法。

这说法,来自十多年前的事情。

韩铁是天水韩家枪的传人,家学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太祖年间。当年西凉军中勇将如林,而韩铁号称“西域枪王”,却无人异议,当真是万里挑一的勇士。
可惜,韩铁性情暴躁,在一次战斗中贪功冒进,遭遇埋伏,被巴兴图射杀。他率领的三千铁骑在一万胡人的围攻下,几乎尽丧。
于是,为了壮大声威,在西域胡人口中,逐渐就有了“韩铁之枪十,不当巴兴图之弓一”的夸张言传,流传甚广。

巴兴图,则是西域党项人的大汗,有着“天山弓神”的美誉,是天下三大神射手之首。
巴兴图生性勇莽,曾经赤手空拳生裂猛虎,能左右同开三石强弓,可以一次射出四枚箭矢,其勇烈之名,犹在剩下两位神射手——女真大汗完颜忽尔赤与幽州节度使杜宇广之上。
不过,据女真人近年来也有传言,完颜忽尔赤的九皇子完颜禾洛的勇武,已经超越了其父,也不是是真是假。

至于刘幽,则是当年西凉军镇帅田牧远的亲传弟子,他却没有好事者送给他的称号。或许以前有,但是现在,他唯一的称号,就是——“天下第一”。
在一次与党项人的战争中,刘幽也曾经遭遇过与韩铁类似的情形。当时,双方的总兵力加起来超过十万,激烈交锋。
在刘幽的分战场上,同样是三千对一万,同样是被包围,只是结果却截然不同。

是役,刘幽率百余精骑直入中阵,纵横披靡,掌中马槊连斩大小胡将四十四人。巴兴图见状,自恃勇武,强行与刘幽交手,结果不到三十个回合,便被斩杀了。
自此,西域胡祸逐渐而平,刘幽也名声大噪,“巴兴图之弓十,不当刘幽之槊一”的后半句开始流传,刘幽也逐渐被尊为天下第一武将。


后来,田牧远因为受到党争之祸的牵连,下狱被杀,刘幽也被从西凉军调回京城后,担任了永明皇帝的武道教师,主要教导的便是剑法。
同时,当年二十六岁的刘幽也积功担任了正四品忠武将军的散阶本品,虽然是手下并无兵卒的虚职,却光是这品级官阶,绝对也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刘幽浓眉大眼,健壮高大,看上去器宇轩昂。此时他摆出了拳击的姿态,双手不停地打出刺拳,却是在做热身运动。

像永明这样在武学上什么造诣也没有的普通人,在看向刘幽时,只觉得动作奇快无比,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出奇,仅仅是看个热闹。
但若是高手看来,却能感觉到这一次次的拳击中,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压迫感藏在其中,仿佛面对一只几欲择人而噬的凶猛狮虎一般。

刘幽的拳击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已经仿佛连成了一条拳击线,永明虽然是旁观,却也根本看不清他的拳路
接着,刘幽单手用力一拳拳挥出,“啪”“啪”的连连脆响,已经是不绝于耳。

在武术界里,有“千金难买一声响”的说法,便是说这“啪啪”的声响。
在正常情况下,这一声响已经不单单是纯粹力量了,非要有相应的挥击技术不可。
只是现在刘幽纯粹用蛮力与速度打出了这一声声劲响。虽然是极其简单,几乎没有丝毫技巧性的刺拳,但这纯粹的速度与力量,却是世界上万千武者梦寐以求却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境界了。


就在永明目不转睛地看着刘幽练拳时,一个内侍匆匆跑来,将一份奏表递交给年少的天子。
“什么事请?!”永明头也不回,连奏章都没有打开,只是随便在手中一卷,“贺先生看过了吗?”

“圣上万福,”内侍拜服于地,“贺阁老已经看过了?”
“既然贺先生已经看过了,那照先生的吩咐去办即可,”永明似乎本想随手将奏章扔到一边,只是略一迟疑,最终还是缓缓打开奏章,似是漫不经心地问道,“表中所奏何事?”

“回圣上,淮南节度使秋静岳上表,自请扬州牧,请督宣州。”内侍回道。
自秦始皇一扫六合后,施行两级郡县制。从汉代开始,逐渐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结构,又在隋代废除成州县两级制。大唐之初,沿袭隋朝制度,后来又将州改称郡。譬如宣州,其完整称呼应该是宣州郡。
但随着大唐从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再到衰退,疆域发生了明显剧烈的变化,又经前代更迭,最多时有着三四百个州郡,为此,前后设立的监察区域“道”与行政管理“州”,也是应运而生。
因为曾经有多次改革,大唐的官职比较混乱,已经从实际两级行政单位变成了虚三级行政区。譬如扬州城,应归扬州知府管辖,其直属上级应当是中央朝廷,但实际上,淮南节度使、扬州牧、扬州总管都是其上级领导。
但从地方来上说,县、郡、州的最高正式长官依次为县令、知府与州牧,分别是正七品、正五品与正三品,节度使实际上是临时官职,一般控制一郡数郡乃至一道一州,都有可能,在知府到州牧之间。虽然这个临时官职经常代代相传,延续百年,但还是州牧能更加名正言顺地统辖江南。

“贺先生怎么说?”永明看着奏表,微微皱起了眉头,口中默默嘟囔着“真麻烦”,显出一脸不耐烦的表情。
他眼中却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厉芒,但瞬间又消失无踪:这些军阀!仗着手里有兵权,居然敢私下互斗,把朕当成什么了……

“回圣上,贺阁老还没有批阅,”那内侍迅速回应道,紧接着又来了一句,“秋静岳向朝廷输送了贡赋,还有一件宝物呈送给陛下。”
“哦,什么宝物?”似乎是听到了贡赋与宝物的原因,永明的面色迅速好看了许多,“速速呈来。”
内侍立即叫人送上了一个长木匣:“乃是当年韩世明大师铸造的‘沉渊’宝剑。”
永明抽出长剑,只见剑刃寒光闪闪,又用绢帛试了试,当真称得上是吹毛寸断,面上不由得显出大喜之色:“真乃忠臣也!”
永明来回踱了几步,又试了试手中宝剑,言语间尽是遮掩不住的喜悦,道:“这等忠臣,必须要赏,一个扬州牧怎么够?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淮南节度使秋静岳,明政爱良,忠勤公能,护国有功,治理有方,特敕封为吴侯,以辅佐天子,钦此!”
 

 

,由fby1999修改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