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长篇互动向历史架空文】真王 【诈尸,1.21新更第二十四章】


fby1999

推荐贴

  • 回复 535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于 2017/12/5 于 PM8点31分, fby1999 说道:

现在1A1B1D~很平均啊~揪胡子i~~~~~~:SS03:

他的书评,基本都是和咱私聊确认后出的~~~233~~~除了一些细节,至少90%的硬性信息都没问题~

不过因为很多由选项决定,所以未来咱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SS04:

我稳妥,大概是觉得,目前静岳还没有那么多资本可以输的起,一步错,可是直接就没有翻盘的希望。

其次,我也类似于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不希望仰仗自己的人白白牺牲,每次决定就像赌博一样,所以,如果用三国人物来比的话,我大概是类似于诸葛亮,步步为营,即使输也不会全输,但是胜利也不会大胜的存在。

链接到点评
于 2018/1/9 于 PM10点29分, linjinhai 说道:

我稳妥,大概是觉得,目前静岳还没有那么多资本可以输的起,一步错,可是直接就没有翻盘的希望。

其次,我也类似于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不希望仰仗自己的人白白牺牲,每次决定就像赌博一样,所以,如果用三国人物来比的话,我大概是类似于诸葛亮,步步为营,即使输也不会全输,但是胜利也不会大胜的存在。

胡子真是温柔的人呢~~~相比起来,皮卡真是残忍呢~~~

不过不管是谁~只要一场大败基本就判处死刑了呢~~~

链接到点评
3 小时前, fby1999 说道:

胡子真是温柔的人呢~~~相比起来,皮卡真是残忍呢~~~

不过不管是谁~只要一场大败基本就判处死刑了呢~~~

我想不是,其实我也是很残忍的人吧,为了大部分的利益,我是希望牺牲掉小部分的人。

当然,如果可以不牺牲是最好的,只是那个不过是理想罢了。

另外,因为想法理念不同,选择也不同,大家都不过是为了赢而已,都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答案罢了,只是大多是自认为罢了。

链接到点评
20 小时前, linjinhai 说道:

我想不是,其实我也是很残忍的人吧,为了大部分的利益,我是希望牺牲掉小部分的人。

当然,如果可以不牺牲是最好的,只是那个不过是理想罢了。

另外,因为想法理念不同,选择也不同,大家都不过是为了赢而已,都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答案罢了,只是大多是自认为罢了。

皮卡总喜欢草蛇灰线下,在人物最得意的时候给一击实锤~~~

话说选项的时候,皮卡还是比较讲道理的。毕竟不是魔幻类,历史有其规律性呢~

链接到点评
于 2018/1/12 于 PM8点32分, fby1999 说道:

皮卡总喜欢草蛇灰线下,在人物最得意的时候给一击实锤~~~

话说选项的时候,皮卡还是比较讲道理的。毕竟不是魔幻类,历史有其规律性呢~

lishi 历史也会讲笑话的,天灾人祸啊,谋事在人,但是成事却是在天。天灾下来,再好的选择也是白搭

链接到点评

 

1A3C2D,常州(Q上有一票233~)

前情提要:
秋静岳举兵舒州,鱼门雄果断出降。考虑到程岩战死金陵后,常州需要新派一个军事主官,遂将鱼门雄安置到常州,并准备倾国之力,向浙东顾兴运进攻……

 

 

 

第二十四章 围城


在鱼门雄归降吴镇后,王郭联军便不在抱有掌控舒州之心。只是心中的不甘依旧驱使着他们,依仗着兵力优势,在宿松县附近安营扎寨,一味与秋静岳相持。
秋静岳也不欲久持,一面命令招募新兵,严加整训,并源源不绝地从后方运输粮秣甲仗,以扩充舒州这个西进桥头堡的实力;一面大张旗鼓,游骑四出,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威吓对方,同时在几次试探性的交战中,对王弘新的军队视而不见,一触即退,只猛击郭禹煕的部队。
舒州府宿松县由鄂岳实控,但吴军却只针对江西,给江西军造成了一种为什么吴军只打我的错觉,甚至开始暗道淮南是否与鄂岳达成了什么默契。
江西的高层将领们都心知肚明,这是吴军分化联军的伎俩,但也无力阻挡这种无稽之谈在底层士卒中的流传。同时,出于对这种代人受刀现状的不爽,他们甚至不想加以阻拦,再加上江西蛮人依旧不稳,时有反意,江西军更是战意全无,一来二去,就有了退兵之意。
王弘新对江西军的退却也无可奈何,好在这段时间他在宿松县大搞土木工程,修成了一个坚固无比的乌龟壳。他将宿松县的百姓尽数迁走,留下大将甘百林领军五千在县城守御,作为一处军镇,让剩余的三万五千士兵与舟师稍稍后撤一段距离,既保证不会被突然袭击,又能作为策应随时应变,还缩短了补给线,算是嵌上一颗钉子。若秋静岳胆敢肆无忌惮地攻城或者绕行冒进,都势必会受到一个狠狠的教训。

不过,秋静岳的真实目的是进取浙东,拿下舒州后的虚张声势只是佯动,并不想就此进行决战。
吴越之地本为一体,非吴吞越,即越并吴,况且顾兴运满心都是忠君报国,根本不可能臣服自己,必须尽早诛除。
在江西军退却后,秋静岳又留下了五千人,加上本地军队后,舒州的部队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夸张数量,就算是王弘新倾力来攻也完全不惧。
之后,便率主力偃旗息鼓,收敛行踪,乘船离开舒州后,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直达常州与其他军队汇合。

顾兴运对吴镇素有防备,但秋静岳这一式金蝉脱壳使出来,还是晃花了眼睛,直到吴军到了湖州才有所察觉,开始发令召集州县兵马。
顾兴运统治浙东八州,依靠更多的不是恩威,而是交情。在陈流景之乱平定后,为了保证东南财赋对朝廷的供应,出任两浙的知府太守们,几乎是清一色地选用清贵文士出身。
相较于自有实力的武将,更依附于皇权的文士显然更加忠诚。他们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彼此通婚联姻,又常有师生之谊,面对外界的威胁往往共进同退,很好地维护了朝廷的体面。
然而,世随时移,时移法变,随着那些旧人的老病逝去,这个圈子也逐渐松散起来,变得各有心思,对军权的掌握也不如往昔得力,先后有宣州卫轩,杭州张庆和,明州卜永年兵变成功,夺取城池取而代之。

当然,顾兴运自身威望甚高,又是顾长峰的长子,也属于这个圈子的领袖之一。对于他的要求,各个州郡还是尽心竭力,纷纷派遣援兵,供应粮秣。
只有明州(浙江宁波)的卜永年,不太买顾兴运的帐,只是他根基太浅,在张庆和进犯浙东后才趁机兵变夺位的,甚至连知府衔都没有,因此还是象征性地派了三百老弱士卒,虚应其事。
此时,吴军的两路先锋,已经达到了浙东边境。吕胜、徐真洋领六千人攻石城山,赵康辉、牛宾白引一万人取余姚县,又有台武、赵简率舟师一路袭扰,大军主力与辎重粮秣则沿萧绍运河而下。

越州(浙江绍兴)的西边都是难以通行的山脉,东边是无边沧海,唯有北方,特别是西北方,多有平原河流。石城山位于山阴县东北三十里,位于是杭、越两州之间,余姚则在越州以东一百四十里,地处越州、明州之间。只要吴军拿下,就可以从两个方向围攻越州,是沟通浙江东西的重要交通关隘。
这一点,顾兴运自然也认识得到,因此在这两处布置重兵防御。
石城上有险山,山顶以石筑城,常驻千人,故名石城山。在吴军入寇后,顾兴运又派遣五千人,在山下道左安营扎寨,与山上石城遥相呼应,彼此甬道相连,呈现掎角之势,可谓易守难攻。 在余姚县,因为要同时防备秋静岳与卜永年,更是早早就屯兵八千。

不过,浙东兵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当年两万杭州军攻伐浙东,顾兴运倾尽八郡兵力,才勉强挡住张庆和,逼得对方粮尽退兵。
吴军的平均战斗力,与杭州军不相伯仲,数量上却远远超出。此次南征浙东,秋静岳倾尽全力,足有七万之多。

广陵士众分为三等,厢兵民团为下,诸将常军次之,禁军亲兵最锐。
所谓厢兵民团,其实就是辅兵,根据士兵来源的不同,应该是两个概念。在军队训练作战过程中,那些身体不好,素质不高的士兵,会被不断转到厢兵,而各地郡县为了防备盗匪流民而组织的土团兵,则被称为民团,只是因为有着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这一共同点,所以二者往往被混为一谈。
厢兵民团们基本不讲求体质、武艺、军阵等战斗素质,与其说是作战部队,反倒更像是是工兵民夫,通常要承担诸如修建工事﹑运输辎重﹑传递信息等等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务,军俸却相当微薄﹐也没有授田赐宅之类的恩赏,只由于能减免一些家人的赋税劳役,因此才没有出现纷纷逃亡的严重现象。

吴镇的常规军队,则大多掌握在镇守一方的诸位将领手中,负责驻守各个郡县关隘,是吴镇的中坚力量。其部队的战斗力,也与将领本人的能力素质息息相关。
吴镇正规军往往从自耕农与流民中招募训练,在新兵招募完毕后,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验,按照兵种的不同,一般需要的时间也从六个月到三年不等。淘汰掉老弱后,合格者通常只有十之六七,余者都会被分配到郡县,成为衙役或者厢兵。

至于禁军亲兵,是指秋静岳拱卫扬州的直属部队以及诸位将佐贴身护卫的亲兵队。秋静岳的直属部队不谈,都是从四方壮士中精挑细选的百战之余,其中最强的元从军,甚至已经达到了兵家传说中风林火山四如精兵的境界。
至于将领的亲兵,也必须选用勇悍敢战之士,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战场上瞬息万变,纵是千人之将,也经常要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在生死存亡之时,身边必须有人誓死护卫。
若是不许将领自己挑选和培养心腹死士,那简直是逼迫他们去死,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反抗。实际上,这也是为何武将自有根基,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其实,精兵的首要在于阵列森严,而非武艺高超。唯有队列整齐娴熟,将领如臂使指,方有可能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阵形运动和转换。
如何跟随队伍分散和集合,怎样在指定的地点集中,如何从配合其他队伍侧翼包抄,如何听从指挥向前后左右转移,又不打乱整体阵型,如何区分战鼓和锣声,做到“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些都是最基础最需要训练的,武艺、体能反在其次。
毕竟,能提供大量营养的粮食甚至肉食,对普通士卒来说绝对是奢侈品,对军镇也是极大的负担,也因此才有所谓的三日一操,五日一操。过大强度的训练,非但不能强化体能,反倒会摧毁士兵的身体。
一日两餐的部队,想要强化体能,是极其困难的。所谓的强兵,除了严厉森然的军纪与临阵决死的血勇,更重要的却是足够的营养供应,因此数量也很难扩大。

天下战乱不断,刀兵频繁,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从江西、淮上甚至中原逃入了相对富庶安定的两浙。在卫轩、张庆和先后占据润州、杭州后,许多不堪忍受武夫暴虐统治的当地黎庶,更是蜂拥进入浙东,也使得浙东的户口大大提升。
浙东的军队也多由这些北来者所组成,他们无家无业,漂泊不定,其战斗意志也可想而知。
浙东军中,只有少数倍食多俸的精锐能与吴军的常规部队一较长短,剩下的大部分,甚至比及辅兵也很是勉强,只与秋静岳去年从流民青壮中招募的新军相差仿佛。这样的部队在整个天下都是倒数,就算有险关要塞依靠,也根本无法抵挡秋静岳的步伐。
很快,在吴军先锋的猛烈攻势下,石城山、余姚县相继失陷,顾兴运在数次支援无果后,不得不退回越州死守。
出于抵御敌军与爱护百姓的两方面原因,顾兴运在退守越州前,已经下令将四周乡村的所有百姓尽数迁入府城,一面对吴军坚壁清野,一面也使得百姓免受兵火荼毒。

秋静岳率大军赶到越州时,见两路先锋已经屡次战胜浙东军,便迅速打制器械,完成了攻城的准备工作,并一鼓作气发动了几次猛攻,想要一举击垮顾兴运。
只是事不从人愿,顾兴运在越州经营多年,军械粮秣,弓弩礌石都十分充足,在城头也多有女墙望楼,碉堡布幔,防备对方的远程武器,每面城墙的根脚还准备了十几口大缸,并让听力敏锐的盲人在其中日夜轮流当值,以备吴军穴地攻城,甚至修筑了第二道内墙,整体防守十分完备。
是以,吴军无论是土山地道,投石木驴,还是弩车石炮,穷尽了诸般方法,也无法寸进,皆被守军一一破之。
秋静岳见此城急切南下,为免多伤士卒,也不愿冒着箭雨礌石蚁附攻城,遂构筑长围,隔绝内外,以为持久计。他一边收割城外剩余的谷物,囤积粮食,一边组织民夫,在舟师掩护下,沿水路从后方运来陈先之前暗中储存在常州的军资,想要用残忍的饥饿来征服这座城池。

秋静岳南征浙东,总计带来了七万士卒,不过其中除了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许多没见过血的新兵。看似不比越州城中的五万浙东军强出多少,但因为老兵的存在,实际战斗力还是要超出太多,是以行动起来几乎是肆无忌惮,加上沿途征召的民夫,在不到一个月内就筑起了一圈薄薄的长围。
在奇高的土木工程效率下,吴军很快就倾斜了胜利的天平,只是秋静岳的内心,却仍对蜀军威力巨大的霹雳车艳羡不已。毕竟,汉中的坚固程度远超越州,但蜀军从兵临城下到破城而入,却仅用了半个月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城中的顾兴运也没有坐视吴军收缩包围网,他依仗对越州地界复杂山路水道的熟悉,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部队,攻击包围圈上的薄弱点,杀戮吴军伐木汲水的士卒民夫,试图拖延吴军的工程进度。
可惜,这些小规模胜利不能说是徒劳无功,却于大势无补,随着吴军壁垒渐渐修筑完成,各条交通要道逐一被封锁,胜利女神的垂青也慢慢远离了浙东军。


旷日持久的围城固然能降低士卒的损失,但也会给后勤补给造成极大的压力,长时间的无所事事,更会放纵士卒,消磨他们的斗志与士气。
为了阻止这一切,秋静岳在长围修筑完毕后,就不断对越州进行滋扰,发生了无数次小规模战斗,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好让训练完毕的新兵也见见血。
之后,又分出一支偏师向西,先去收取浙东的睦(浙江淳安)、衢(浙江衢州)、婺(浙江金华)三州。
在向越州集中兵力后,浙东的各个郡县相对空虚,城防也远不及越州坚固。尽管吴军的偏师只有一万五千人,只是行当年运用润州的方略,直如摧枯拉朽一般,先下县城,再裹挟县城兵卒去攻府城,对于抵抗者,也依旧奉行先前的政策,只要攻破城池,立刻举族诛灭,如此一来,区区一个月时间,就接连攻陷三郡。
浙东最南端的台(浙江台州)、温(浙江温州)、处(浙江丽水)三州,原本与吴军之间隔着越州、明州,目前只有海路可通,让秋静岳暂时毫无办法,但在睦、衢、婺三州相继失陷后,也要开始直面吴军的骁劲兵锋,纷纷震恐不已。

不过,率先做出反应的,是明州的卜永年。
本来在吴军剑指浙东伊始,卜永年就开始和秋静岳暗通款曲,态度却一直若即若离,存着坐观成败的心思。吴军攻占睦、衢、婺三州后,卜永年也好像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派了两千民夫押送大批粮秣前来劳军。
只是卜永年躬身卑辞讨好吴镇的同时,仍旧重兵把守着要冲关卡,极力阻止吴军进入明州境内,其首鼠两端的姿态,让秋静岳不禁哂笑几声。
对此,秋静岳也不以为意,在向睦、衢、婺三州临时派遣了主事官吏后,就以此处为前沿基地,继续向台、温、处三州进军。
很快,台、温、处三州太守就重蹈覆辙,甚至比他们的同僚更快,区区半个月时间,不是城破身死,就是肉袒出降。卜永年见势不妙,又收到了秋静岳措辞严厉的劝降书,也不得不放弃基业,倒戈相向。瞬间,浙东大地只剩下越州一点星火。


永明九年八月十九日。越州城。
顾兴运站在城头,死死地盯着数百步外的吴军前哨,此时哨楼上空无一人,烧掉一角的吴军战旗也歪歪斜斜地插在地上。
在这次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中,哪怕是精悍如吴军,也被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斗志,显得有些懈怠了。
若是在半年前,顾兴运也会觉得敌人有机可乘,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吴军的警惕性绝不像看上去那么差,就凭浙东军的战斗力,偷袭还则罢了,要是出去硬碰硬野战,吴军伸出一根手指也捏死了他们。
想到这里,顾兴运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队,不禁哀叹了一声:如今浙东尽失,孤城一座,显然是处于“外无可救之兵,内无能守之城”的困顿绝境了。
军械矢石还好说,粮草辎重却是个大问题。纵使自己早就有意识开始囤积,可越州户口十万,还有来援的大量士兵,加上秋静岳又驱赶四周百姓进入越州,以加快越州的粮食消耗,若是再没有周边州县接济,最多三两个月就会断炊。
反观秋静岳,取得了浙东其他州县的府库后,连水路运粮都慢了下来,虽然粮食也不太富裕,但总归比自己强出太多。
尽管处境十分糟糕,但顾兴运却没有一丝一毫地投降念头,只是一心要杀身成仁,不负皇恩。
不过,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若是旬月之间不生大变,传承千年的吴郡顾氏,怕是要到此为止了。

与焦头烂额的顾兴运不同,此时的秋静岳,却高踞帐内,翻看地图,抚挲着“合土”宝剑,尽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之象。
如今浙东将平,越州独木难支,顾兴运就算有翻天覆地之能,也没法再给自己制造麻烦了,之后平定吴越,独霸东南的局面也基本稳定了,哪怕何续拿下了荆南荆北,自己也能与之相抗。
中原糜烂,兵火延绵,诸镇也多是穷兵黩武,虐民以逞,唯有贺良益稍有气象,偏生膝下诸子庸碌不堪,麾下诸将又桀骜不驯,又不能名正言顺,疆域虽大,兵势虽强,却隐有夭折之象。
河北诸地的兵马虽雄壮,但或主非其人,或与塞外胡人纠缠不休,亦显露了疲态。
想到这里,秋静岳胸中不由大起一股放眼天下之大却少有敌手的豪壮之感。


只是,这豪情来得快去的更快,一匹快马带来了淮北的消息。
“庄昶珽奔袭兖海军,沂州一日而下,兖海节度使肖君铎举家逃亡。后围困徐州,徐州告急,徐泗观察使蒋新德向四方求援!”
看到这条消息,秋静岳当初惊了,肖君铎这厮的脸上真是一个大写的“蠢”字!
上一次在济水,肖君铎就是被庄昶珽突袭打败,这一次居然还是如此。挨了一顿暴打,竟没有丝毫长进,对方故技重施,又是毫无所觉就被一巴掌打翻在地,莫非庄昶珽的部队是乘海船绕道海州过去的?

至于蒋新德,秋静岳确实想发兵救援,不然万一被庄昶珽打败,尽有青徐之地,那真是去了一犬,又来一狼。
只是此次南征顾兴运,秋静岳可谓倾巢出动,内地郡县只剩下些维护治安的疲弱兵卒,除了边境不能抽调的部队外,只有扬州的沈永福有一万人。
靠近淮北的郡县中,海州铭新有三千人,泗州付清珍有五千人,只有濠、寿的秋静和有一万五千兵力,可以用作机动。
这些士卒自保绰绰有余,但想要救援蒋新德,却无异于痴人说梦,就算是加上扬州的一万士兵,也一样力不从心。


那么,如何面对青徐的变化,就有待商榷了。
可以选择留下一员大将,统御小半军队与浙东降兵,继续围困,自己领主力先回师。这样做显然效率最高,只是降低了压力后,顾兴运会不会就此死灰复燃?
或者日夜攻打越州,拼着折损万把士卒,也要先消除了隐患,再回去处理徐州之围。
若是暂时对此事置之不理,也不是不行。徐州城高池深,庄昶珽虽在收降兖海的降兵后实力大进,但能否打下徐州,仍是五五之数。就算当真打下,青徐残破,势力也不及自己,日后徐徐图之就是。


如何应对青徐突发事件(票数相同时,以A、B、C顺序):
A.    留下一些部队与浙东降兵,继续围攻越州,主力班师
B.    日夜攻打,先下越州再回师
C.    不理会,继续围困越州

 

 

 

@UCCU @天下第一管 @Drakedog @红色精英兵 @SuiLang @維多利加 @结局的续篇 @空空 @纯系小白 @我不是大少 @13312552 @13226793620 @凌羽雪心 @月见闪光 @el_001 @酱油无视掉 @萌宝箱 @jky940318 @灰色流星 @月下的孤狼 @秋叶、未尽 @十六夜柳 @梦幻 @天堂的猫 @斯普林菲尔德 @万里狂徒 @奥比希金 @神宿雨世 @linjinhai @苍云静岳 @YoYo子 @wangzhiche @nikubenkのten

,由fby1999修改
注释
月见闪光 月见闪光 90.00节操 糖!
链接到点评

      这次的书评还是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什么要立即攻克越州、尔后救援徐州

      我的选择是B选项,理由如下:

      A策是完全不可行的。俗话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吴镇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佯动作战都进行到舒州去了,到头来却在越州城门口停下脚步,这对士气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挫折。况且,刚刚归降的墙头草们是既不可信又不可靠的,如果顾兴运发动反击、不能指望他们发挥多大作用;而留下围城的少数吴军恐怕也难以掌握主动权,届时顾兴运凭着手头五万军队、还真有可能把浙东的天翻回来。这样一来吴镇背后仍然插着一把钢刀,今后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如芒在背,秋静岳万万不可以重蹈夫差的覆辙。
      【补丁:为什么鱼门雄可信、而浙东的墙头草们就不可信了?因为鱼门雄临阵投靠秋静岳后、面临着鄂岳和江西两处外部压力,不论他再投降鄂岳还是江西、对方肯定都打算先把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消耗掉,以此来保证自己能稳固的控制舒州这个战略要点。而浙东的情况则不同,顾兴运单靠自己是无法完全控制浙东八州的,浙东的墙头草们对他还有利用价值,所以这些墙头草在顾兴运反击时只会袖手旁观、择胜而从。】

      那么B和C两策的主要区别,就是去不去救徐州。我个人认为是应当去救徐州的,当然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补丁1:徐州的重要性】

      早在第二十一章的书评当中,我就提出过一个这样的可能性:庄昶珽击败肖君铎后回师、说不定是为了日后突袭徐州而放出的烟幕。并且指出了徐州沦入庄昶珽之手的后果——吴镇的北翼将受到严重威胁。假如李文优在未来一二年中被贺良益赶出河南,他也有可能来投奔庄昶珽;这两只冬日里的刺猬若要相互取暖且不被刺伤,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庄昶珽让李文优驻徐州,既不必整日担心对方火并自己、又能相互呼应。只是这样一来,数万陈蔡强兵的压力很可能迫使吴镇将注意力全部转移过来、而长期无力向鄂岳或江西扩张,这当然是不利于秋静岳争霸天下的。就算徐州残破,但是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它还是淮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无论是庄昶珽还是李文优,占领徐州之后都能获得一个有利的前进基地、能够以此为依托向淮河流域自由出击。这对于吴镇控制区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补丁2:蒋新德能不能对付得了庄昶珽?】

      答案显然是不能。从秋静岳自己对蒋新德的评价来看,此人不过一犬,论军事指挥的才能或者坚持战斗的意志都远远不及庄昶珽;从麾下军队的实力来看,庄昶珽分两次彻底消灭了肖君铎,而蒋新德一次都没能救援成功,说明庄昶珽在部队实力上也占有优势;从时机上看,庄昶珽刚刚获得一场大胜、收降了大量士兵,可以说是士气高昂,蒋新德则是被人偷袭、战争准备不足。由此看来,庄昶珽的胜算很高,秋静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蒋新德超水平发挥而守住徐州这一点上。

      二、如何救援徐州

      那么,刚刚经历苦战之后夺得越州的秋静岳,具体来说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救援徐州,才能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至于蒙受重创呢?我们首先要分析庄昶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来进行包围,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反制方案。

      庄昶珽的围城战术:首先要强调的是庄昶珽兵力有限(蒋新德还能广发信使,说明庄昶珽没能把城围死),麾下大量降兵是不稳定因素。所以庄昶珽会利用亲军监押降兵在城北修筑营垒、以此为全军提供休整地点和囤积补给;以亲军监视降兵攻城、削弱徐州防御力;以手下大将率领机动部队在徐州周边地区游弋,伺机歼灭敢于救援徐州的部队、并为大营掠取补给;以小股游骑截杀徐州打柴的士兵。
      【降兵不仅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差,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差,让他们驻扎在长围上包围徐州,恐怕很多人会私自离开岗位四处劫掠、甚至直接逃亡,所以必须以亲军监押。亲军数量有限,所以降兵必然被集中看管。】

      那么针对庄昶珽的部署,吴军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案:

      战役目标:以重兵救援徐州,为徐州开辟一条补给线、提高徐州城的防御能力,避免跟庄昶珽进行大规模野战。

      进军阶段——吴军应以最优秀的将领率领精兵为前锋、主力部队紧随其后,让庄昶珽手下负责打援的将领不敢轻易截击。如果庄昶珽手下的将领打算来试探吴军的战斗力,则务必予以迎头痛击。

      筑垒阶段——赶在庄昶珽收拢他的各路兵马之前,在徐州南门外能与城市守军相互呼应的营垒,保证徐州拥有一条稳定的对外通道。

      对峙阶段——吴军大兵团在徐州城下同庄昶珽军主力展开对峙后,应迅速在徐州-宿州之间的交通线两侧构筑兵站营垒,掩护从宿州开往徐州的补给车队、防止庄昶珽派骑兵拦截(徐州和宿州之间不过相距两百里,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给蒋新德提供足够的粮食、燃料、防御设施、人力(最后一条视情况而定),加强徐州城的防御能力。

      这样一来,庄昶珽再想发动会战的话,要么就得去攻击防御能力和士气都大大提高、而且有高大城墙作为掩护的徐州城,要么就得去攻击兵力占优、且有营盘作依托徐州做掩护的吴军。毫无疑问,这两者都不是上策、会给庄昶珽积累起来的实力造成严重的消耗,庄昶珽只能在粮尽后选择退兵。

      虽然吴军的兵力要多过庄昶珽、还要供应徐州城的居民,但吴军在后勤上反而占优势。首先是因为吴镇盛产粮食、储量非常丰富,庄昶珽治下的山东却常年战乱、比较残破。其次是因为吴军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将后方仓库中的粮食用船只轻松快速的运到宿州(大运河徐州段是元朝才挖的)——宿州到徐州只有两百里,就是说吴军的补给线实际只有两百里这么短;庄昶珽的补给线则要从齐州延伸到徐州,至少有六百里(哈哈哈,看上去真可怜)……况且由于吴军重兵屯于徐州城下,庄昶珽也不能随便派出部队到处掠夺补给了、否则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此消彼长之下,必然是庄昶珽首先粮尽退兵。

      三、从吴镇的特征看秋静岳应采取的战略

      以川蜀、吴镇、幽州这三股“主角”势力而论,川蜀利在“良将”、拥有最优秀的战场指挥官,幽州利在“精兵”、强悍善战的女真骑兵称得上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吴镇利在“数量”、拥有最充裕的粮草和兵源。
      或许崇尚军事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奇迹的人们,会轻视吴镇的“数量优势”,认为这是“虚胖”而非“强壮”。但请记住,“以少胜多”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这种事情是非常罕见的、战争史上绝大多数的胜利者还是属于“以多欺少”一派。吴镇粮草丰富、兵力众多,决定了它经得起消耗、经得起损失、甚至经得起失败——昔年刘邦多次被项羽打得仅以身免,但他还是依靠萧何从关中源源不断提供的粮草和兵员重新崛起,最后击败项羽而夺得天下。现在,吴镇产粮为天下之冠、还拥有充足的人口,跟据有关中的刘邦颇有类似。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个不错的策略。这就是说,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秋静岳没有必要使用过分冒险的计谋、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争夺战术上的利益,而是要竭力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在“势”上压倒敌人。在杭州、在舒州、在越州、在徐州,我为秋静岳选择的策略都是争“势”,从战略上令敌人陷入不利地位、从而达到我方的目标。这种策略可能节奏比较缓慢,需要耐心的构筑营垒、耐心的进行对峙、耐心的运输粮草、耐心的相互消耗……但这正是以吴镇之长击敌之短。

 

@fby1999 

@铃Beru @13312552 @用钢笔的人 @尤菲斯 长评求赏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注释
月见闪光 月见闪光 90.00节操 优秀评论
链接到点评
2 小时前, fby1999 说道:

 

1A3C2D,常州(Q上有一票233~)

前情提要:
秋静岳举兵舒州,鱼门雄果断出降。考虑到程岩战死金陵后,常州需要新派一个军事主官,遂将鱼门雄安置到常州,并准备倾国之力,向浙东顾兴运进攻……

 

 

 

第二十四章 围城


在鱼门雄归降吴镇后,王郭联军便不在抱有掌控舒州之心。只是心中的不甘依旧驱使着他们,依仗着兵力优势,在宿松县附近安营扎寨,一味与秋静岳相持。
秋静岳也不欲久持,一面命令招募新兵,严加整训,并源源不绝地从后方运输粮秣甲仗,以扩充舒州这个西进桥头堡的实力;一面大张旗鼓,游骑四出,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威吓对方,同时在几次试探性的交战中,对王弘新的军队视而不见,一触即退,只猛击郭禹煕的部队。
舒州府宿松县由鄂岳实控,但吴军却只针对江西,给江西军造成了一种为什么吴军只打我的错觉,甚至开始暗道淮南是否与鄂岳达成了什么默契。
江西的高层将领们都心知肚明,这是吴军分化联军的伎俩,但也无力阻挡这种无稽之谈在底层士卒中的流传。同时,出于对这种代人受刀现状的不爽,他们甚至不想加以阻拦,再加上江西蛮人依旧不稳,时有反意,江西军更是战意全无,一来二去,就有了退兵之意。
王弘新对江西军的退却也无可奈何,好在这段时间他在宿松县大搞土木工程,修成了一个坚固无比的乌龟壳。他将宿松县的百姓尽数迁走,留下大将甘百林领军五千在县城守御,作为一处军镇,让剩余的三万五千士兵与舟师稍稍后撤一段距离,既保证不会被突然袭击,又能作为策应随时应变,还缩短了补给线,算是嵌上一颗钉子。若秋静岳胆敢肆无忌惮地攻城或者绕行冒进,都势必会受到一个狠狠的教训。

不过,秋静岳的真实目的是进取浙东,拿下舒州后的虚张声势只是佯动,并不想就此进行决战。
吴越之地本为一体,非吴吞越,即越并吴,况且顾兴运满心都是忠君报国,根本不可能臣服自己,必须尽早诛除。
在江西军退却后,秋静岳又留下了五千人,加上本地军队后,舒州的部队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夸张数量,就算是王弘新倾力来攻也完全不惧。
之后,便率主力偃旗息鼓,收敛行踪,乘船离开舒州后,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直达常州与其他军队汇合。

顾兴运对吴镇素有防备,但秋静岳这一式金蝉脱壳使出来,还是晃花了眼睛,直到吴军到了湖州才有所察觉,开始发令召集州县兵马。
顾兴运统治浙东八州,依靠更多的不是恩威,而是交情。在陈流景之乱平定后,为了保证东南财赋对朝廷的供应,出任两浙的知府太守们,几乎是清一色地选用清贵文士出身。
相较于自有实力的武将,更依附于皇权的文士显然更加忠诚。他们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彼此通婚联姻,又常有师生之谊,面对外界的威胁往往共进同退,很好地维护了朝廷的体面。
然而,世随时移,时移法变,随着那些旧人的老病逝去,这个圈子也逐渐松散起来,变得各有心思,对军权的掌握也不如往昔得力,先后有宣州卫轩,杭州张庆和,明州卜永年兵变成功,夺取城池取而代之。

当然,顾兴运自身威望甚高,又是顾长峰的长子,也属于这个圈子的领袖之一。对于他的要求,各个州郡还是尽心竭力,纷纷派遣援兵,供应粮秣。
只有明州(浙江宁波)的卜永年,不太买顾兴运的帐,只是他根基太浅,在张庆和进犯浙东后才趁机兵变夺位的,甚至连知府衔都没有,因此还是象征性地派了三百老弱士卒,虚应其事。
此时,吴军的两路先锋,已经达到了浙东边境。吕胜、徐真洋领六千人攻石城山,赵康辉、牛宾白引一万人取余姚县,又有台武、赵简率舟师一路袭扰,大军主力与辎重粮秣则沿萧绍运河而下。

越州(浙江绍兴)的西边都是难以通行的山脉,东边是无边沧海,唯有北方,特别是西北方,多有平原河流。石城山位于山阴县东北三十里,位于是杭、越两州之间,余姚则在越州以东一百四十里,地处越州、明州之间。只要吴军拿下,就可以从两个方向围攻越州,是沟通浙江东西的重要交通关隘。
这一点,顾兴运自然也认识得到,因此在这两处布置重兵防御。
石城上有险山,山顶以石筑城,常驻千人,故名石城山。在吴军入寇后,顾兴运又派遣五千人,在山下道左安营扎寨,与山上石城遥相呼应,彼此甬道相连,呈现掎角之势,可谓易守难攻。 在余姚县,因为要同时防备秋静岳与卜永年,更是早早就屯兵八千。

不过,浙东兵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当年两万杭州军攻伐浙东,顾兴运倾尽八郡兵力,才勉强挡住张庆和,逼得对方粮尽退兵。
吴军的平均战斗力,与杭州军不相伯仲,数量上却远远超出。此次南征浙东,秋静岳倾尽全力,足有七万之多。

广陵士众分为三等,厢兵民团为下,诸将常军次之,禁军亲兵最锐。
所谓厢兵民团,其实就是辅兵,根据士兵来源的不同,应该是两个概念。在军队训练作战过程中,那些身体不好,素质不高的士兵,会被不断转到厢兵,而各地郡县为了防备盗匪流民而组织的土团兵,则被称为民团,只是因为有着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这一共同点,所以二者往往被混为一谈。
厢兵民团们基本不讲求体质、武艺、军阵等战斗素质,与其说是作战部队,反倒更像是是工兵民夫,通常要承担诸如修建工事﹑运输辎重﹑传递信息等等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务,军俸却相当微薄﹐也没有授田赐宅之类的恩赏,只由于能减免一些家人的赋税劳役,因此才没有出现纷纷逃亡的严重现象。

吴镇的常规军队,则大多掌握在镇守一方的诸位将领手中,负责驻守各个郡县关隘,是吴镇的中坚力量。其部队的战斗力,也与将领本人的能力素质息息相关。
吴镇正规军往往从自耕农与流民中招募训练,在新兵招募完毕后,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验,按照兵种的不同,一般需要的时间也从六个月到三年不等。淘汰掉老弱后,合格者通常只有十之六七,余者都会被分配到郡县,成为衙役或者厢兵。

至于禁军亲兵,是指秋静岳拱卫扬州的直属部队以及诸位将佐贴身护卫的亲兵队。秋静岳的直属部队不谈,都是从四方壮士中精挑细选的百战之余,其中最强的元从军,甚至已经达到了兵家传说中风林火山四如精兵的境界。
至于将领的亲兵,也必须选用勇悍敢战之士,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战场上瞬息万变,纵是千人之将,也经常要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在生死存亡之时,身边必须有人誓死护卫。
若是不许将领自己挑选和培养心腹死士,那简直是逼迫他们去死,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反抗。实际上,这也是为何武将自有根基,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其实,精兵的首要在于阵列森严,而非武艺高超。唯有队列整齐娴熟,将领如臂使指,方有可能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阵形运动和转换。
如何跟随队伍分散和集合,怎样在指定的地点集中,如何从配合其他队伍侧翼包抄,如何听从指挥向前后左右转移,又不打乱整体阵型,如何区分战鼓和锣声,做到“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些都是最基础最需要训练的,武艺、体能反在其次。
毕竟,能提供大量营养的粮食甚至肉食,对普通士卒来说绝对是奢侈品,对军镇也是极大的负担,也因此才有所谓的三日一操,五日一操。过大强度的训练,非但不能强化体能,反倒会摧毁士兵的身体。
一日两餐的部队,想要强化体能,是极其困难的。所谓的强兵,除了严厉森然的军纪与临阵决死的血勇,更重要的却是足够的营养供应,因此数量也很难扩大。

天下战乱不断,刀兵频繁,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从江西、淮上甚至中原逃入了相对富庶安定的两浙。在卫轩、张庆和先后占据润州、杭州后,许多不堪忍受武夫暴虐统治的当地黎庶,更是蜂拥进入浙东,也使得浙东的户口大大提升。
浙东的军队也多由这些北来者所组成,他们无家无业,漂泊不定,其战斗意志也可想而知。
浙东军中,只有少数倍食多俸的精锐能与吴军的常规部队一较长短,剩下的大部分,甚至比及辅兵也很是勉强,只与秋静岳去年从流民青壮中招募的新军相差仿佛。这样的部队在整个天下都是倒数,就算有险关要塞依靠,也根本无法抵挡秋静岳的步伐。
很快,在吴军先锋的猛烈攻势下,石城山、余姚县相继失陷,顾兴运在数次支援无果后,不得不退回越州死守。
出于抵御敌军与爱护百姓的两方面原因,顾兴运在退守越州前,已经下令将四周乡村的所有百姓尽数迁入府城,一面对吴军坚壁清野,一面也使得百姓免受兵火荼毒。

秋静岳率大军赶到越州时,见两路先锋已经屡次战胜浙东军,便迅速打制器械,完成了攻城的准备工作,并一鼓作气发动了几次猛攻,想要一举击垮顾兴运。
只是事不从人愿,顾兴运在越州经营多年,军械粮秣,弓弩礌石都十分充足,在城头也多有女墙望楼,碉堡布幔,防备对方的远程武器,每面城墙的根脚还准备了十几口大缸,并让听力敏锐的盲人在其中日夜轮流当值,以备吴军穴地攻城,甚至修筑了第二道内墙,整体防守十分完备。
是以,吴军无论是土山地道,投石木驴,还是弩车石炮,穷尽了诸般方法,也无法寸进,皆被守军一一破之。
秋静岳见此城急切南下,为免多伤士卒,也不愿冒着箭雨礌石蚁附攻城,遂构筑长围,隔绝内外,以为持久计。他一边收割城外剩余的谷物,囤积粮食,一边组织民夫,在舟师掩护下,沿水路从后方运来陈先之前暗中储存在常州的军资,想要用残忍的饥饿来征服这座城池。

秋静岳南征浙东,总计带来了七万士卒,不过其中除了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许多没见过血的新兵。看似不比越州城中的五万浙东军强出多少,但因为老兵的存在,实际战斗力还是要超出太多,是以行动起来几乎是肆无忌惮,加上沿途征召的民夫,在不到一个月内就筑起了一圈薄薄的长围。
在奇高的土木工程效率下,吴军很快就倾斜了胜利的天平,只是秋静岳的内心,却仍对蜀军威力巨大的霹雳车艳羡不已。毕竟,汉中的坚固程度远超越州,但蜀军从兵临城下到破城而入,却仅用了半个月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城中的顾兴运也没有坐视吴军收缩包围网,他依仗对越州地界复杂山路水道的熟悉,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部队,攻击包围圈上的薄弱点,杀戮吴军伐木汲水的士卒民夫,试图拖延吴军的工程进度。
可惜,这些小规模胜利不能说是徒劳无功,却于大势无补,随着吴军壁垒渐渐修筑完成,各条交通要道逐一被封锁,胜利女神的垂青也慢慢远离了浙东军。


旷日持久的围城固然能降低士卒的损失,但也会给后勤补给造成极大的压力,长时间的无所事事,更会放纵士卒,消磨他们的斗志与士气。
为了阻止这一切,秋静岳在长围修筑完毕后,就不断对越州进行滋扰,发生了无数次小规模战斗,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好让训练完毕的新兵也见见血。
之后,又分出一支偏师向西,先去收取浙东的睦(浙江淳安)、衢(浙江衢州)、婺(浙江金华)三州。
在向越州集中兵力后,浙东的各个郡县相对空虚,城防也远不及越州坚固。尽管吴军的偏师只有一万五千人,只是行当年运用润州的方略,直如摧枯拉朽一般,先下县城,再裹挟县城兵卒去攻府城,对于抵抗者,也依旧奉行先前的政策,只要攻破城池,立刻举族诛灭,如此一来,区区一个月时间,就接连攻陷三郡。
浙东最南端的台(浙江台州)、温(浙江温州)、处(浙江丽水)三州,原本与吴军之间隔着越州、明州,目前只有海路可通,让秋静岳暂时毫无办法,但在睦、衢、婺三州相继失陷后,也要开始直面吴军的骁劲兵锋,纷纷震恐不已。

不过,率先做出反应的,是明州的卜永年。
本来在吴军剑指浙东伊始,卜永年就开始和秋静岳暗通款曲,态度却一直若即若离,存着坐观成败的心思。吴军攻占睦、衢、婺三州后,卜永年也好像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派了两千民夫押送大批粮秣前来劳军。
只是卜永年躬身卑辞讨好吴镇的同时,仍旧重兵把守着要冲关卡,极力阻止吴军进入明州境内,其首鼠两端的姿态,让秋静岳不禁哂笑几声。
对此,秋静岳也不以为意,在向睦、衢、婺三州临时派遣了主事官吏后,就以此处为前沿基地,继续向台、温、处三州进军。
很快,台、温、处三州太守就重蹈覆辙,甚至比他们的同僚更快,区区半个月时间,不是城破身死,就是肉袒出降。卜永年见势不妙,又收到了秋静岳措辞严厉的劝降书,也不得不放弃基业,倒戈相向。瞬间,浙东大地只剩下越州一点星火。


永明九年八月十九日。越州城。
顾兴运站在城头,死死地盯着数百步外的吴军前哨,此时哨楼上空无一人,烧掉一角的吴军战旗也歪歪斜斜地插在地上。
在这次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中,哪怕是精悍如吴军,也被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斗志,显得有些懈怠了。
若是在半年前,顾兴运也会觉得敌人有机可乘,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吴军的警惕性绝不像看上去那么差,就凭浙东军的战斗力,偷袭还则罢了,要是出去硬碰硬野战,吴军伸出一根手指也捏死了他们。
想到这里,顾兴运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队,不禁哀叹了一声:如今浙东尽失,孤城一座,显然是处于“外无可救之兵,内无能守之城”的困顿绝境了。
军械矢石还好说,粮草辎重却是个大问题。纵使自己早就有意识开始囤积,可越州户口十万,还有来援的大量士兵,加上秋静岳又驱赶四周百姓进入越州,以加快越州的粮食消耗,若是再没有周边州县接济,最多三两个月就会断炊。
反观秋静岳,取得了浙东其他州县的府库后,连水路运粮都慢了下来,虽然粮食也不太富裕,但总归比自己强出太多。
尽管处境十分糟糕,但顾兴运却没有一丝一毫地投降念头,只是一心要杀身成仁,不负皇恩。
不过,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若是旬月之间不生大变,传承千年的吴郡顾氏,怕是要到此为止了。

与焦头烂额的顾兴运不同,此时的秋静岳,却高踞帐内,翻看地图,抚挲着“合土”宝剑,尽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之象。
如今浙东将平,越州独木难支,顾兴运就算有翻天覆地之能,也没法再给自己制造麻烦了,之后平定吴越,独霸东南的局面也基本稳定了,哪怕何续拿下了荆南荆北,自己也能与之相抗。
中原糜烂,兵火延绵,诸镇也多是穷兵黩武,虐民以逞,唯有贺良益稍有气象,偏生膝下诸子庸碌不堪,麾下诸将又桀骜不驯,又不能名正言顺,疆域虽大,兵势虽强,却隐有夭折之象。
河北诸地的兵马虽雄壮,但或主非其人,或与塞外胡人纠缠不休,亦显露了疲态。
想到这里,秋静岳胸中不由大起一股放眼天下之大却少有敌手的豪壮之感。


只是,这豪情来得快去的更快,一匹快马带来了淮北的消息。
“庄昶珽奔袭兖海军,沂州一日而下,兖海节度使肖君铎举家逃亡。后围困徐州,徐州告急,徐泗观察使蒋新德向四方求援!”
看到这条消息,秋静岳当初惊了,肖君铎这厮的脸上真是一个大写的“蠢”字!
上一次在济水,肖君铎就是被庄昶珽突袭打败,这一次居然还是如此。挨了一顿暴打,竟没有丝毫长进,对方故技重施,又是毫无所觉就被一巴掌打翻在地,莫非庄昶珽的部队是乘海船绕道海州过去的?

至于蒋新德,秋静岳确实想发兵救援,不然万一被庄昶珽打败,尽有青徐之地,那真是去了一犬,又来一狼。
只是此次南征顾兴运,秋静岳可谓倾巢出动,内地郡县只剩下些维护治安的疲弱兵卒,除了边境不能抽调的部队外,只有扬州的沈永福有一万人。
靠近淮北的郡县中,海州铭新有三千人,泗州付清珍有五千人,只有濠、寿的秋静和有一万五千兵力,可以用作机动。
这些士卒自保绰绰有余,但想要救援蒋新德,却无异于痴人说梦,就算是加上扬州的一万士兵,也一样力不从心。


那么,如何面对青徐的变化,就有待商榷了。
可以选择留下一员大将,统御小半军队与浙东降兵,继续围困,自己领主力先回师。这样做显然效率最高,只是降低了压力后,顾兴运会不会就此死灰复燃?
或者日夜攻打越州,拼着折损万把士卒,也要先消除了隐患,再回去处理徐州之围。
若是暂时对此事置之不理,也不是不行。徐州城高池深,庄昶珽虽在收降兖海的降兵后实力大进,但能否打下徐州,仍是五五之数。就算当真打下,青徐残破,势力也不及自己,日后徐徐图之就是。


如何应对青徐突发事件(票数相同时,以A、B、C顺序):
A.    留下一些部队与浙东降兵,继续围攻越州,主力班师
B.    日夜攻打,先下越州再回师
C.    不理会,继续围困越州

 

 

 

@UCCU @天下第一管 @Drakedog @红色精英兵 @SuiLang @維多利加 @结局的续篇 @空空 @纯系小白 @我不是大少 @13312552 @13226793620 @凌羽雪心 @月见闪光 @el_001 @酱油无视掉 @萌宝箱 @jky940318 @灰色流星 @月下的孤狼 @秋叶、未尽 @十六夜柳 @梦幻 @天堂的猫 @斯普林菲尔德 @万里狂徒 @奥比希金 @神宿雨世 @linjinhai @苍云静岳 @YoYo子 @wangzhiche @nikubenkのten

我选A了   感觉浙东已经不成气候了   这种弱鸡就算能死灰复燃  也不过是随手再灭一次罢了。。。

链接到点评
于 2018/1/21 于 PM12点31分, 天下第一管 说道:

bbb 现在围久了 士兵都失了志了,直接带兵过去不是送菜么,加快进程班师,加上徐州城坚,说不定还有机会捡漏?

 

于 2018/1/21 于 PM1点29分, 红色精英兵 说道:

      这次的书评还是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什么要立即攻克越州、尔后救援徐州

      我的选择是B选项,理由如下:

      A策是完全不可行的。俗话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吴镇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佯动作战都进行到舒州去了,到头来却在越州城门口停下脚步,这对士气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挫折。况且,刚刚归降的墙头草们是既不可信又不可靠的,如果顾兴运发动反击、不能指望他们发挥多大作用;而留下围城的少数吴军恐怕也难以掌握主动权,届时顾兴运凭着手头五万军队、还真有可能把浙东的天翻回来。这样一来吴镇背后仍然插着一把钢刀,今后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如芒在背,秋静岳万万不可以重蹈夫差的覆辙。
      【补丁:为什么鱼门雄可信、而浙东的墙头草们就不可信了?因为鱼门雄临阵投靠秋静岳后、面临着鄂岳和江西两处外部压力,不论他再投降鄂岳还是江西、对方肯定都打算先把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消耗掉,以此来保证自己能稳固的控制舒州这个战略要点。而浙东的情况则不同,顾兴运单靠自己是无法完全控制浙东八州的,浙东的墙头草们对他还有利用价值,所以这些墙头草在顾兴运反击时只会袖手旁观、择胜而从。】

      那么B和C两策的主要区别,就是去不去救徐州。我个人认为是应当去救徐州的,当然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补丁1:徐州的重要性】

      早在第二十一章的书评当中,我就提出过一个这样的可能性:庄昶珽击败肖君铎后回师、说不定是为了日后突袭徐州而放出的烟幕。并且指出了徐州沦入庄昶珽之手的后果——吴镇的北翼将受到严重威胁。假如李文优在未来一二年中被贺良益赶出河南,他也有可能来投奔庄昶珽;这两只冬日里的刺猬若要相互取暖且不被刺伤,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庄昶珽让李文优驻徐州,既不必整日担心对方火并自己、又能相互呼应。只是这样一来,数万陈蔡强兵的压力很可能迫使吴镇将注意力全部转移过来、而长期无力向鄂岳或江西扩张,这当然是不利于秋静岳争霸天下的。就算徐州残破,但是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它还是淮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无论是庄昶珽还是李文优,占领徐州之后都能获得一个有利的前进基地、能够以此为依托向淮河流域自由出击。这对于吴镇控制区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补丁2:蒋新德能不能对付得了庄昶珽?】

      答案显然是不能。从秋静岳自己对蒋新德的评价来看,此人不过一犬,论军事指挥的才能或者坚持战斗的意志都远远不及庄昶珽;从麾下军队的实力来看,庄昶珽分两次彻底消灭了肖君铎,而蒋新德一次都没能救援成功,说明庄昶珽在部队实力上也占有优势;从时机上看,庄昶珽刚刚获得一场大胜、收降了大量士兵,可以说是士气高昂,蒋新德则是被人偷袭、战争准备不足。由此看来,庄昶珽的胜算很高,秋静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蒋新德超水平发挥而守住徐州这一点上。

      二、如何救援徐州

      那么,刚刚经历苦战之后夺得越州的秋静岳,具体来说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救援徐州,才能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至于蒙受重创呢?我们首先要分析庄昶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来进行包围,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反制方案。

      庄昶珽的围城战术:首先要强调的是庄昶珽兵力有限(蒋新德还能广发信使,说明庄昶珽没能把城围死),麾下大量降兵是不稳定因素。所以庄昶珽会利用亲军监押降兵在城北修筑营垒、以此为全军提供休整地点和囤积补给;以亲军监视降兵攻城、削弱徐州防御力;以手下大将率领机动部队在徐州周边地区游弋,伺机歼灭敢于救援徐州的部队、并为大营掠取补给;以小股游骑截杀徐州打柴的士兵。
      【降兵不仅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差,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差,让他们驻扎在长围上包围徐州,恐怕很多人会私自离开岗位四处劫掠、甚至直接逃亡,所以必须以亲军监押。亲军数量有限,所以降兵必然被集中看管。】

      那么针对庄昶珽的部署,吴军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案:

      战役目标:以重兵救援徐州,为徐州开辟一条补给线、提高徐州城的防御能力,避免跟庄昶珽进行大规模野战。

      进军阶段——吴军应以最优秀的将领率领精兵为前锋、主力部队紧随其后,让庄昶珽手下负责打援的将领不敢轻易截击。如果庄昶珽手下的将领打算来试探吴军的战斗力,则务必予以迎头痛击。

      筑垒阶段——赶在庄昶珽收拢他的各路兵马之前,在徐州南门外能与城市守军相互呼应的营垒,保证徐州拥有一条稳定的对外通道。

      对峙阶段——吴军大兵团在徐州城下同庄昶珽军主力展开对峙后,应迅速在徐州-宿州之间的交通线两侧构筑兵站营垒,掩护从宿州开往徐州的补给车队、防止庄昶珽派骑兵拦截(徐州和宿州之间不过相距两百里,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给蒋新德提供足够的粮食、燃料、防御设施、人力(最后一条视情况而定),加强徐州城的防御能力。

      这样一来,庄昶珽再想发动会战的话,要么就得去攻击防御能力和士气都大大提高、而且有高大城墙作为掩护的徐州城,要么就得去攻击兵力占优、且有营盘作依托徐州做掩护的吴军。毫无疑问,这两者都不是上策、会给庄昶珽积累起来的实力造成严重的消耗,庄昶珽只能在粮尽后选择退兵。

      虽然吴军的兵力要多过庄昶珽、还要供应徐州城的居民,但吴军在后勤上反而占优势。首先是因为吴镇盛产粮食、储量非常丰富,庄昶珽治下的山东却常年战乱、比较残破。其次是因为吴军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将后方仓库中的粮食用船只轻松快速的运到宿州(大运河徐州段是元朝才挖的)——宿州到徐州只有两百里,就是说吴军的补给线实际只有两百里这么短;庄昶珽的补给线则要从齐州延伸到徐州,至少有六百里(哈哈哈,看上去真可怜)……况且由于吴军重兵屯于徐州城下,庄昶珽也不能随便派出部队到处掠夺补给了、否则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此消彼长之下,必然是庄昶珽首先粮尽退兵。

      三、从吴镇的特征看秋静岳应采取的战略

      以川蜀、吴镇、幽州这三股“主角”势力而论,川蜀利在“良将”、拥有最优秀的战场指挥官,幽州利在“精兵”、强悍善战的女真骑兵称得上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吴镇利在“数量”、拥有最充裕的粮草和兵源。
      或许崇尚军事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奇迹的人们,会轻视吴镇的“数量优势”,认为这是“虚胖”而非“强壮”。但请记住,“以少胜多”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这种事情是非常罕见的、战争史上绝大多数的胜利者还是属于“以多欺少”一派。吴镇粮草丰富、兵力众多,决定了它经得起消耗、经得起损失、甚至经得起失败——昔年刘邦多次被项羽打得仅以身免,但他还是依靠萧何从关中源源不断提供的粮草和兵员重新崛起,最后击败项羽而夺得天下。现在,吴镇产粮为天下之冠、还拥有充足的人口,跟据有关中的刘邦颇有类似。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个不错的策略。这就是说,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秋静岳没有必要使用过分冒险的计谋、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争夺战术上的利益,而是要竭力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在“势”上压倒敌人。在杭州、在舒州、在越州、在徐州,我为秋静岳选择的策略都是争“势”,从战略上令敌人陷入不利地位、从而达到我方的目标。这种策略可能节奏比较缓慢,需要耐心的构筑营垒、耐心的进行对峙、耐心的运输粮草、耐心的相互消耗……但这正是以吴镇之长击敌之短。

 

@fby1999 

@铃Beru @13312552 @用钢笔的人 @尤菲斯 长评求赏

 

于 2018/1/21 于 PM2点22分, Drakedog 说道:

我选A了   感觉浙东已经不成气候了   这种弱鸡就算能死灰复燃  也不过是随手再灭一次罢了。。。

那么1个A2个B,狗狗1个A,管家和大红2个B~

链接到点评
4 小时前, fby1999 说道:

 

 

那么1个A2个B,狗狗1个A,管家和大红2个B~

我的选择是C,理由嘛,现在回去,肯定是来不及的,而且现在回去等于前功尽弃。这样不仅可惜,而且还可能两天亏。

B也不要,首先,因为现在形势大好,被围困的人不知道消息,如果你现在拼命攻打,别人会知道你必定有事发生,知道只要死守,就能度过难关。这样,自己越急,对方反而更加的稳固。

这个心态差到后面会影响自己的士气。

第三个比较靠谱点,同时,不仅稳定军心,同时让对方信息封闭的地方早点投降。

其次,自己的后方,只能相信自己留下来守家的人,让他们拖下去。

链接到点评
20 小时前, linjinhai 说道:

我的选择是C,理由嘛,现在回去,肯定是来不及的,而且现在回去等于前功尽弃。这样不仅可惜,而且还可能两天亏。

B也不要,首先,因为现在形势大好,被围困的人不知道消息,如果你现在拼命攻打,别人会知道你必定有事发生,知道只要死守,就能度过难关。这样,自己越急,对方反而更加的稳固。

这个心态差到后面会影响自己的士气。

第三个比较靠谱点,同时,不仅稳定军心,同时让对方信息封闭的地方早点投降。

其次,自己的后方,只能相信自己留下来守家的人,让他们拖下去。

1A2B1C~~~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胡子深孚鼠心~~~

链接到点评

忍了好几个星期之后,我还是决定简单说上两句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里面,邱清泉有过这么一段台词: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来镇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守门。今派一头猪来,眼看大门守不住。

邱疯子这段风凉话讲得很是尖酸刻薄,不过重点是讲到了:徐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南京的北大门——从淮海战役的结果来看,徐州不仅是南京的北大门、更是淮北的枢纽,所以蒋介石投入了嫡系部队的中坚来保卫它、五大主力军扔进去了俩(除此之外,重建之后的第74军也扔进去了)。徐州守不住,淮河流域就难保;淮河流域失陷,南北决战中的南军就只剩下“临江一决”的机会、主动尽失。这是得到了淮海战役后战争形势发展的印证的。

在皮卡的小说中徐州对秋静岳的重要性,还超过现实历史上徐州对蒋介石的重要性——因为蒋介石的根据地在江浙,丢了徐州虽已极被动、尚有“临江一决”的机会;而对于根据地在两淮的秋静岳而言,丢了徐州就没有长江天险可充屏障。而庄昶珽麾下部队的战斗力还强于吴镇的正规军,那么庄昶珽一旦夺取徐州、秋静岳还怎么放心的向其他方向用兵呢(且不论李文优将来会不会东进)?难道又要以战斗力较差且没有强力攻城手段的吴军、去硬啃战斗力较强的庄昶珽部队据守的坚城徐州么(不同于越州,庄昶珽控制的徐州具有很大的战略纵深,秋静岳没法越过徐州去进攻庄昶珽的后方)?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