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抑郁症鉴别指南越来越精细后,抑郁症群体便越来越多了。一方面越精细的检查越容易找到病人(按图索骥),另一方面会让人们强化”我抑郁了"的印象。抑郁并不一定是坏事,有的时候人或许就该抑郁,和他的处境、经历、文化、性格都息息相关。在当下“快乐盛行”的时代里,抑郁才变得如此受人关注:”你不快乐就是不正常,日子这么好,你凭什么不乐呢?“
因而有的人想要自杀并不一定是问题,当然可以想自杀。小加图满腔愤懑、忧国忧民,梵高郁郁寡欢、终不得志,茨威格悼念过去、不愿苟活,自杀和痛苦可以是一种成就,尽管它并不是那些人主动追求得来的,但能在发生之后不逃避,而是借之成就自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生活是有动力的,但没有动力,也就是没有目标在前路指引完全可以。一个老农有什么目标呢?有一天算一天的活着,今天想着晚上多吃点燕麦粥,明天想着领主能不能减点租,也算目标,也算是后面推着他走的需求。
抑郁症作为“症”,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不适配。预期中生活应该是如何,但实际上却是另一番无聊和阴暗的模样,因而成为了“症”。若是抑郁和人的整体心性兼容,根本算不上“症”。当然我也不是否认神经科学上抑郁症的存在,但如果是个完全实证的存在,靠激素水平就能检测出来的疾病,那又何必讨论纷纷呢?正因为它被寄予了超越一种实证病症的内容,蕴含着超越医学学科划定的生活性,它才不会像“癌症”、“肺结核”一样。
不想做事自然可以不做,有什么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吗?又感到人生被耽误了,时间一去不返,那这和普通人的想法也没有特别多的区别,因懊悔和沮丧的交织最终想要了结一切,摧毁一座被错误雕琢了几处的大理石像,也很正常。我觉得保全生命没那么重要,“寻得自己生命的,将失去生命”,让生命被创制才重要。但想想看抑郁症也可以是一种创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