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fatecemetery

【会员】高级会员
  • 内容数

    691
  • 加入

  • 最后访问

  • 赢得天数

    1

fatecemetery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呜呜呜去赶作业了(误) 确实不知道回些什么惹,感觉话题好像停惹 那么那么,kris佬有什么好办法防止摸鱼咩 想要痛改前非,但是很难呀
  2. 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也很有意思。 大部分宗教里都会有「灵的转向」的故事,也会很强调这一点。宗教哲学里有一种「身-心-灵」的分法。「身」就是物质的,有「完全排他性」(比如我吃了一个美味的蛋糕,朋友就吃不到了;我坐了椅子,朋友就坐不到了);「心」涉及知识、价值判断之类的,会「区别部分」(比如好和坏之类的,用是非区分后就会追求好的,抛弃坏的);「灵」则是追求共同和谐这样的(比如希望和世界和谐相处,用爱和所有人建立连接;举例说,犹太人喜欢用「rakhamim/怜悯(字面意思和母腹有关)」这个词表示这种感觉,就像是母亲对孩子一样无条件而强烈的爱)。当然这个理论不是很严谨,但蛮有意思的。撇下自己的身体享受和心智判断,或许才能返璞归真?这个故事里,撒玛利亚病人他放弃立刻和亲人们欢庆,也抛弃了从小接受的教义价值观,用最本质的内在感受神的爱,最终转向神。印度教、佛教和道家(有宗教维度)更是这个领域的常客啦。 原来是这样!明川/鸣川酱都很有趣,这就是我的新名字啦,谢谢猫咪酱赐名!呼噜呼噜!
  3. 不过Euphoria和素晴日比较直球了,剧情里面就已经有基督宗教的内容了,感觉也是把这个当做卖点的。或许以后还会看到有别的这方面的作品。 螺旋遡行的好坏结局很有意思,如果放纵内心的黑暗,则会招致万劫不复的结局。不过具体的内容不太清楚哎,没有玩过hhh
  4. 撞了车后说不定才能看见真实世界(误,肉眼所见并非真实 「十个麻风病人」的故事确实没有后续了,不过我的叙述省略了一些内容以及背景。作为撒玛利亚人,他回来再耶稣基督面前称颂神的美名,就是背叛了自己民族的信仰了(传统的撒玛利亚人几乎不相信摩西之后的「神人」,行神迹的人,更何况耶稣基督的肉身是他们相爱相杀的宿敌犹太人)。这个宗教故事也具有讽刺意味。犹太病人都没有回来,他们明明是最熟悉这种「神人」事迹的,知道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神同在的,结果却不关心,只想回耶路撒冷找祭司检查,从而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反而是不相信「神人」的撒玛利亚人回来了,认可神与耶稣基督同在。 好呀好呀,从今往后我就叫鸣川惹!多多关照,喵咪酱!(话说为什么是鸣川咧
  5. 可以带耳机的嘛,一直学习就会累,所以不如用笔电看会视频吧!然后,好烦啊不想学习了哎,那就继续看视频吧...... 服侍和聚会是因为我是jdt,周日在教会有主日活动啦,也就是聚会!我去那里工作,也就是做服侍。周日一般活动结束就回去打游戏了......所以为什么不学习啊!可恶,要好好学习了,四月底就期末了。
  6. 会做到很多初中和高中的梦,大学及以后的基本上没有了。 初中因为是班长,经常做到和自己职责有关的梦,以及和老师对抗的梦(初中和老师相处的简直噩梦,母亲是同校的老师,结果所有老师都关注我);高中会做很多和学习、作业有关的梦,那种强度的强迫学习,估计不会再有了吧。太折磨人了。
  7. 读过通俗圣经也很棒啦!国内这方面的知识宣传比较少哎,佛教和道教可能还有机会作为传统文化被宣传一下。在galgame里,基督宗教和佛教应该是其中的常客,耶稣基督和佛陀的很多故事也经常被使用。或许从宗教视角下能看到许多新的有意思的地方!我也想把自己的拙见分享给大家! 依稀记得那个解读《女装山脉》的up应该是用了类似「英雄故事」模板来说明,把在山脉中的遭遇抽象逃入桃花源自我封闭的过程,然后在大家友爱的氛围下治疗心伤,最终离开这里,重新回到现实的生活中。但具体的内容已经记忆不清楚了,这个观点还是很有趣的,当时感觉到「哇,还可以这么理解《女装山脉》的故事」!尽管算不上多么深刻,也没有给具体的剧情增加太多深度,但这种分析故事框架的角度很新颖。 Euphoria里番感觉有点乱hhh,剧情上没有游戏里的大反转来得震撼(尽管我觉得游戏后面一定程度上烂尾了,有些高开低走了)。不过总体来说,Euphoria也讲述了一个积极的故事。不沉溺于阴暗的欲望,不高估自己的价值,正视过去的悲惨,不在虚拟的世界里停留,最终才能收获幸福。这样的叙事也算是黑暗中的光亮吧。
  8. 别骂了别骂了,我也不知道平时在干什么,但时间过得好快啊!工作日一般在图书馆和上课的地方泡到晚上,经常也就看看视频打发过去了。周六玩一天,周日服侍加聚会一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太残酷了吧!
  9. 《沙耶之歌》中这样设置感觉也是有探讨什么爱的深度,究竟是该让他回归正常社会,还是深入这段感情。还是看选择了,不仅对沙耶来说是考验,对男主来说可能也是一种试炼。 有一个宗教故事「十个麻风病人」,也是在谈该选择「足以抛弃世界的感情」还是「回归普通」。耶稣基督在经过撒玛利亚的时候,有十个麻风病人来见祂,期望得到医治。祂告诉那十个人去各自的宗教圣所(犹太人去耶路撒冷的圣殿,撒玛利亚人去基利心的圣所)找祭司检查就可以了。十个人在路上就都痊愈了,可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回去找耶稣基督感谢并归向祂。尽管这个病人迫切地想回到家人身旁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麻风病人是被社会排斥的边缘人,一直无法融入正常社会),但他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追随神,因此他因信心被「拯救」了。十个人都得到身体的治愈,但只有一个人得到灵魂的拯救。 是沙耶更重要,还是过去的世界更重要,这值得深思了。对沙耶来说,究竟是放手更好,还是拥抱这份禁忌之恋呢? 感谢喵咪的支持!叫我什么都可以哎,fatecemetery可以,简称比如fc什么的也都可以!
  10. 属于混吃等死的水平 基本上成绩都看命了,也不怎么学,自己作的。目前应该能毕业,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读。
  11. 有玩过《沙耶之歌》和《女装山脉》,其他女装系列就没有玩过咧。 《沙耶之歌》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玩过第一次的了。第二次是steam上除了重制版的时候喜加一了。这部作品让我想起卡夫卡式的错位荒诞,有洛式恐怖,其他就没什么体悟了。可能还需要灵感吧。 《女装山脉》基本上除了yoooo以外也没有什么特殊体会。但这部作品倒是鼓励我进行gal杂谈创作。之前,或许是17-18年之间的时候,看到过一个up主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装山脉》,而且分析的很好。所以我也想创作一些杂谈分析。之前积累比较多的是宗教哲学的内容,尤其是基督教内容,而且国内读者对这一部分也比较陌生,我就经常从这个角度来分析gal了hhh 666的话有些基督徒有忌讳,但我是都还好的!不过对13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克服(之前就很不喜欢13)。
  12. 二战可以,但别发动二战(误) 面试可以问问之前参与者,然后背稿子
  13. 其实也就一个月多一点hhh 在补一点之前的讲座笔记、写作业,之前准备考试落了很多
  14. 搬运作,和b站版本略有不同。质量一般,因为本质上《Euphoria》是伪基督教故事,用基督教视角分析很难。但就galgame而言,对我影响最大的非它莫属。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引用都可以。 一、前言 Euphoria,中文别名「乐园」,是clockup社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作充满猎奇、血腥、恐怖和恶心的元素,加上峰回路转的剧情,最终成功位列“十二神器”之一。 标题Euphoria意为「欢欣」,医学术语,用于描述一种“感觉健康和舒适”的状态,此处应代指人在乐园中生活时怡然自得的处境。 在古代,医生一直和治疗心理疾病,甚至是灵体疾病的职业有关。天启宗教中乐园一般代指无垢之人的居所。他们的罪得到清洁,成为完人,不再受到世俗烦恼的折磨,从而能够重获“健康”的状态,长久地享受心灵的平静。“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很明显,这种超越的感受,只有在不属于自然界的宗教乐园中才能体验。 Euphoria需从「乐园」中获得 此外,Euphoria还包含一种对于重要之事的轻视(可能是由于额叶疾病)。借用内格尔的理论,这种轻视可能是源于在观察人生时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无奈感。在乐园的美妙面前,尘世的一切自然都不重要。如果翻译成极乐(尤其是游戏中经常出现的男女之事)的话,或许具有一定神秘学意味的Ecstasy更加适合。况且对比真结局和鬼畜线结局,男主放纵自己的情欲只会堕入深渊,而寻找合欢建立新乐园才是新生的开始。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分享对游戏标题的看法。 该视觉小说基督教氛围极其浓重,除了「亚当夏娃」、「乐园」、「罪孽」、「净化」和「救世主」等宗教人物和词汇外,还采用了「锁匙」、「门」、「牢笼」这类宗教意象,可以看出在体验上下足了功夫。 人类无法成为救世主 而其中,白夜凛音线可以说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最大。凛音自称自己是教主,救世主的母亲,和「约定之神」(典型地对犹太-基督宗教中神明的称呼)缔结了契约,要带给这个世界终极的幸福。但她失败了,就像《美好的每一天》里的间宫卓司一样,因为凡人的双手无法撑起天空,人类终究是人类。本文主要集中于宗教氛围最浓重的白夜凛音线,用基督教教义分析凛音的动机和失败的原因。 二、正文 1. 凛音的动机 “被造的万物盼望自己得着释放,脱离败坏的奴役,得着神儿女荣耀的自由。我们知道被造的万物直到现在都一同在痛苦呻吟。”(《罗马书》 8:21-22) 在游戏刚开始的界面,玩家可以看到一首由几句有名的拉丁文诗句和谚语组成的“诗”(说白了有点像鸡汤文),全文如下: Omnes una manet nox. Dum spiro, spero. Per angusta ad augusta. Per aspera ad paradisum. 这首诗反复地在凛音线中出现,以下我就浅略地分析一下本诗的含义。 第一句话出自贺拉斯的《颂诗集一》,第28卷15行。原诗文为: Sed omnes una manet nox et calacanda semel via leti. 译文为“但永夜等待着所有人,冥路也只能涉足一次”,即“众生将死,阴阳永隔”。很明显,首句是代指死亡是所有人不可逆转的唯一归宿,为诗歌的开篇奠定了悲伤、苍凉的基调。“人必有死”也是西方古典时代诗人经常抒发的情感(尤其是古希腊人)。诗歌背景的铺垫,揭示了人类处境的无能和软弱,营造出深沉的绝望感。进一步来说,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随时都会消散,那么金钱、名誉、权势,甚至道德又都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死亡就是一切的结束,一切的终点,那么人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人必定要死亡,现在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喜悦也好,悲伤也罢,不是都要过去吗?这个世界岂不就是虚无的吗?而对学生们来说,这份绝望来得更加真实。林中游荡的杀人怪物,就是死神临门的宣告。如果连当下的生存都不能把握,那么又要指望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其引起的虚无主义危机 第二句话是著名谚语“呼吸时抱有希望”,即“活着的时候,时刻保持希望”。第二句和第一句是相对的,尽管死亡终会到来,人生之梦总会消散,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抱持着希望。本句一转首句低沉、消极而理性的陈述,用铿锵、坚韧甚至愚蠢盲目的感触,想象自己的精神力能与命运抗争。但在盲目的乐观背后,也留给读者疑问:既然人生的归宿早已注定,命运早就给我们宣判了死刑,那我们究竟为什么还要保有这种毫无意义的“希望”呢?所谓的抗争,不也是无用功吗?浮生若梦,努力拼搏不过也只能换来一身伤痕,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句也是著名的谚语“行至高处,需籍窄路”,即“成功无方便之路”,或“行百步者半九十”。颈句和前文中提到的“永夜”和“希望”两个意象相对应,但没有回答第二句的问题。为了到达“高处”,也就能够摆脱“永夜”的存在,我们需要通过“窄路”。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着希望,无惧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目标的遥不可及,矢志不渝地为了目标而忍受巨大的痛苦。但所谓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来对抗永夜的命运呢?(事实上,这句话在诗意表达上完全可以删去,感觉就是强行凑第四句罢了,不知道是否有读者能从古典拉丁文学等角度能够赐教为什么非要加上这句)。 Per aspera ad astra 第四句格式和第三句类似,含义也类似,是谚语“Per aspera ad astra”的改编,原句为“坎坷之路,终抵群星”。本句将古典时期具有丰功伟业意象的“星辰”,替换为基督教意象中无罪之人最初和最后的归宿「乐园」,即“坎坷之路,终抵乐园”。以上所有的疑惑也终于得到了回复。克服“永夜”的唯一答案,就是到达“乐园”,即超越人类和自然界的实在界,与前句的“高处”相对应。本句消解了“人必有死”的消极古典风格,将之升华为“死而后生”的基督教风格,指引了读者未来前进的方向。 现在,一切问题都很明了,人们只要达到「乐园」,就能拥有对抗「永夜」死亡的权柄,彻底获得永生。只要通过构建「乐园」,人们就能在地下世界构建出真正的公义与和谐。那么,诗中所给出的终极答案「乐园」,究竟是什么呢? 2. 何为「乐园」? “耶和华神吩咐他(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 2:16-17) 在天启宗教中,「乐园」是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同《古兰经》中阿丹和哈娃)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创世纪》中将之描述为水草丰茂的极美之地,人类无拘无束地生活于其中。 而在《古兰经》中,乐园充满了人间的享受,果肉的甜美,交媾的愉悦,知识的奇妙,文化的多元,以及享受服务的闲适。在中国传说的故事中,也存在着桃花源这样与世无争,安宁和谐的美丽世界。在美丽新世界中,众人的罪似乎都消散了,以至于可以宴饮欢乐,随心所欲,摆脱人间的一切束缚。 无论如何,乐园的核心在于其无穷的生命。四条象征生命的河水从中涌流而出,而死亡更是与这个美妙的世界无缘。没有匮乏,没有不足,只有繁茂的生命不断生长。 这里面什么都不是 但很明显,现实世界并非乐园般的净土,人类的处境也非常糟糕。自然界变化莫测,灾难接踵而至。一切都是泡影,是梦幻,是虚幻的摩耶。而对于人类来说,出生是苦,衰老是苦,患病是苦,死亡是苦,别离是苦,怨憎是苦,贪婪是苦,一切有限的体验也是苦。人生不过是在苦难的泥沼中挣扎。 人类无法逃避痛苦,只能转向对世俗快乐的欲求。美食的香味充满肚腹,色彩的繁丽迷惑眼睛,知识的奇妙充斥大脑,名誉的高贵鼓噪心灵。人们尽力地去捕获快感来冲淡痛苦,可这也只不过是虚妄。获得的必将失去,经受的必将停止。在不断流行的世界中,欲望实现所带来的快感不过浪花一朵,转瞬即逝。这样的世界,这样充满受苦和屈辱的世界,包含血泪和无奈的世界,怎么会和乐园挂钩呢?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 罪的重轭压垮了所有人 针对破碎人间和美好乐园的差异,基督宗教的答案是「罪」的隔断。最初,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的意愿,偷吃了能分辨善恶的禁果。仅仅只是如此简单的一条律法,人类都无法遵守。作为惩罚,神让女人在怀孕的时候体验痛苦的折磨,并只能依附于他的丈夫;让男人终生劳碌,直到归于尘土。「罪」就因着亚当的悖逆玷污了所有凡人。由于罪孽,人们党同伐异,互相攻讦,在虚幻的世界中疲惫众生,直到领受了“罪的工价”——死亡。也就是说,罪让人们永失乐园,只能在苦难的世界中苟且残生。 那么究竟该通过什么的方法,才能洗净身上的罪孽,从苦难世界的重轭下逃离,不至永受折磨,重新拥抱无上幸福的乐园呢? 3. 罪孽与惩罚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彼得前书》 4:1) 人们被乐园驱逐,是因为犯了下罪。那么只要净化了罪孽,成为无罪之人,就能获得拯救,重新回到乐园。对凛音而言,消弭罪孽的唯一方式就是惩罚。只有通过心灵上的悔改和肉体上的折磨,人们那无止境的肉欲才能有所抑制,所触犯的滔天大罪才能有部分的缓解。惩罚是最常见的净罪手段。在索多玛城,上帝用天火洗净了恶人奸淫的罪;而在埃及的全境,上帝降下十灾回应法老的铁石心肠。但之后,超越者遮掩了祂的烈焰,隐匿在苍穹的尽头,似乎放任世人在罪恶中苦苦挣扎。 不过还好,一切都还好,因为我们还在这残酷的世界中摸爬滚打。约定之神爱护着祂的造物,创造了充斥着无边恐慌的校园和有着无穷苦难的世界,原来是为了拯救犯罪的芸芸众生。通过不断忍受痛感,甚至是人为的额外折磨,我们居然就可以战胜苦难,回到乐园中享受极乐的Euphoria。一定是这样的。 罪与罚的模式:苦痛-罪孽-惩罚-得救 如此,便拨云见日,一切都清晰了起来。这数不尽的灾难,生老病死的诅咒,甚至那在那隐匿在山林中的杀手,都是无比珍贵的宝藏。我们不再需要去逃避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虐凌,相反,我们要爱上这种苦涩的滋味,为那逼迫自身的而祷告。撕心裂肺,是为了让内里澄净;血流不止,是为了让肌肤清洁。 不过这还不够,客观的苦难并不充足。作为彻底信服、悔改的新生命,必须要加以重刑,才能见证乐园的降临。鲜红的烙铁,是圣灵和火的洗礼;锋利的刀刃,是与上帝立约的割礼。人头落地,是神悦纳的标志;哀嚎嘶鸣,是天国谱写的乐章。 仅仅是肉体惩罚,还不足以拯救芸芸众生,因为人和超越界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只有神的选择者,那有大权能的救世主降世,才能沟通天幕之后的世界,感动上主。而作为最虔诚的教徒,教团的领袖,凛音自觉地捡起了母亲未竟的事业,通过和命运之人的交合,诞下新世界的缔造者。那样的话,「乐园」就会在小小的地下空间中显现,一切受压迫的人都将在其中得到自由。 “豺狼必与绵羊同居,豹子与山羊同卧。”(《以赛亚书》 11:6) 原来如此,这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富有怜悯慈爱的约定之神,并不是要看自己在痛苦和后悔的深渊中徘徊,最后踏上死亡和耻辱的绝路。迄今为止,凛音终于意识到自己经受苦难的意义。自幼被母亲诅咒和遗弃的痛苦经历,早就让凛音心如死灰,接受了自己一文不值的事实。但如今,最荣耀的事业降临在她的身上——成为带给世界福音的圣母玛利亚。生命之神啊,鲜血是我的祭品;净化之主啊,伤痕是我的信功。万国的子民,都将欢腾,因为凛音承受的苦难将成为众人得救的可能。再也没有人需要压抑内心的悲怆,再也没有人会被生母抛弃、咒诅,再也没有人会在神创的世界中失去安歇之地,再也没有人......会像自己一样经历无尽的磨砺。 那被欺压的啊,你有福了,因为乐园为你敞开大门;那受责难的啊,你有福了,因为苦痛令你的罪体重生;那被亲友抛弃的啊,你有福了,因为救世主要将你怀抱荣;那无价值的渣滓啊,你有福了,因为凛音大人的血肉将成为新的圣殿,将你们高举直到下个千万年。万国的百姓啊,你们要颂扬她的名声,高唱她的荣光,缅怀她的恩德。这就是新的「登山宝训」,是万民新的福音! 凛音大人通过了苦痛的试炼,已经成为了无罪的人。她要为众人的罪孽而受苦受难,最终诞下救主,让普天之下都在新世界中赢得无痛楚的重生。多么伟大,多么光荣,多么无私,多么慈悲,多么……虚伪! 自我感动的暴行 通过自己的牺牲,所有的人都将得救。于是,抱有这样信念的凛音开始了她的救赎计划。只不过,这份一厢情愿的自我献祭,换得来却是血污的海,是更重的罪孽。 4. 约伯的故事 “有谁对神说:我受了责罚,不再犯罪。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祂施行报应,岂要随你的心愿,叫你推辞不受吗?选定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说吧。”(《约伯记》 34:31-33) 在乌斯地有个义人叫约伯。他资产丰富,家庭和睦,敬拜神明。有一天,上帝和天使们议论起他,但撒旦却认为约伯的虔诚不过建立在世俗生活的富足上。一旦他失去所有的一切,自然会背弃神明。于是,神允许撒旦带给约伯苦难。 这真的是试炼吗? 在撒旦的折磨下,约伯失去了子女、土地、财富和健康。不过最可怕的是,他的信心动摇了。三位朋友从远方来宽慰约伯,为他的遭遇而伤心。但他们都认为约伯不过是罪有应得,因为神公义地治理世界。可约伯宣称自己是无辜的义人,不应该遭受惩罚。他质疑神运行世界的方式并不公义,甚至神就并非公义。在苦痛和彷徨中,约伯的情绪忽上忽下,时而充满信心,时而怨天尤人。很明显,约伯在如此逆境中也无法一直抱有对神的绝对虔诚。 另一位朋友以利户(希伯来人名)则指出神确实是公义的,但是为了防止未来的灾难,才先施加“轻微的苦难”作为警戒。可很明显,约伯遭受的苦难是巨大的,以利户的结论并不可靠,甚至还充满了心灵鸡汤的味道。 最后,约伯失去了耐心。他向神提出抗议,要求其解释自己为何遭受苦难。于是,造物主在旋风中回应了约伯的指控,揭示了他遭难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原因」。神所创造的世界无限宽广,人类能观测到的也好,观测不到的也好,都按着神的旨意稳定地运行。这复杂的机制超越了凡人的一切智慧。 所以,约伯和四位朋友的结论不过都是井底之蛙的狂言。他们在真实的公义面前茫然无措,仿佛宇宙的真相冲入了阿周那的脑中。可结果,他们却要用自己有限的见识去编织愚蠢的谎言,反过来指控公义者不公。 约伯何尝不是“愚直”的? 为什么正直的人会遭遇灭顶之灾?神的答案非常明了,是因为这世上没有确实的义人,能够站在无限宽广的角度认识世界。那妇人肚腹中诞生的凡人,偷吃善恶果的亚当和夏娃的子孙,因着祖先的行为,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评价是非。但岂不知道,这世界不按照任何人的意旨行动。 宗教的核心是信仰,是人与超越界的关系,而不是理性。人所要做的,就是放弃小我的价值观,不要像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一样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认识去评判是非曲直。好基督徒所要想的,不是靠自己的善行登上天国的阶梯,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像小孩子一样,无能为力,依赖父母的慈悲而活,学会接受。只有凭借自己的软弱,接受神的施舍,降卑自己,才有得救的就会。而乐园的门,其实就是为这样的人打开的。 5. 「乐园」的真相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 16:24-25)。 希波的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指出人间的三类追求:肉体的欲望,生命的骄傲和眼界的追求,分别对应《尼各马可伦理学》里提到的三类生活。 感官的享受,不过是逃避身体苦痛暂时一瞬的麻醉。吃了还要再吃,不然饥饿就会蚕食脏器;喝了还要在喝,不然口渴就会点燃肺腑。因此,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十三章》)。而荣誉和地位,也不过是用于区别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是日神的可悲拥趸。人获得了地位,就要忍受他人的嫉妒,时刻提心吊胆提防他人僭越,以致最后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知识是力量,也是束缚自己的工具。它区分了对错,规范了是非,界定了美丑,然后把信靠它的人类囚禁在戒律和理性的牢笼中,抑制了精神的生长。 不要在乎任何人的做法,你的心只要归向耶和华 更何况,再美好的事物体验多了,也会感到乏味,最终让人分裂成「众多」。在无尽的寻找和体验中,人们在实现欲望的路上不断迷失,以至于失去自我。而乐园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能免去分裂的迷茫,在神超越的怀抱之中得到了安宁的「统一」。 基督教是弃绝的宗教(甚至可以说,所有高级宗教都是要求信徒弃绝的)。当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上举起祭刀的时候,神会让他成为万国之父,所以要牺牲自己的独子以撒。这种逻辑上无解的矛盾,就是弃绝了人类的理性智慧,转而无条件无理由地信靠于唯一的奇异。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前不辨善恶,能够无拘无束地生存,因为他们以神的公义为准,不以自己的意志为尊。正是不持有自己的观念,他们才能顺应神的公义,“外化而内不化”(《知北游》)地接受并超越世俗的一切,不为任何事情而动摇。 也就是说,最终前往乐园的人也放弃了自己的价值观,全身心地顺从基督的教导。躁动的心归于平静,欲望的火悄然涅槃。生老病死不过虚幻的泡影,功名利禄只是过眼的烟云。通过摒弃自我,人们才能消弭自己犯下的所有罪孽,在乐园中长久地体验「欢欣」,如同久病之人重新恢复健康。 构建地上乐园的妄想,会引向地狱的虐凌 这样的乐园,注定不能在人间出现,因为它遗弃了世俗的是非善恶,断绝了人间的喜怒哀乐。这是非生命的世界,是放弃自我者的家园,是灵性的和谐和宇宙的大同。这个世界没有朋友,没有热爱,没有享受,没有净化,没有你我他的界限。 那么凛音,你要在人间建立的乐园又是什么样式的呢? 6. 凛音的歧途 “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可福音》 8:33)。 人类唯一的罪,就是固执己见,不肯怀有慈悲的圣爱去感恩神和「近人」,却要追逐肉体的享受,用知识和是非之心区别神的造物。可以说,罪从骄傲而来,也随谦卑的信心而去。因此,净罪的唯一方式就是「灵的转向」:放弃对自以为好的追求,而信奉基督的教导。 磨难可以带来净化,但想借自己的磨难得救只会招致覆灭 诚然,“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齐物论》),然后“精神生于道”(《知北游》)。压抑肉体的欲望,确实有助于灵的成长。因此,惩罚也有它的可取之处。而作为榜样的基督也信实地受尽磨难,作为唯一的义人,在十字架上受尽磨难,替世人进行代赎献祭,流下宝血洁净一切罪孽。“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罗马书》8:5)。这么看起来,自我鞭笞算的上是信心的选择,是对基督在十字架上伟大献身的尊敬。这种体验,如果是出于信心,就是想要和自己的救赎主同心,便是值得祝贺的。 但这并不代表凡人也要效仿基督去遭受肉体折磨,更不应该盲目崇拜残暴的体罚。相反,正是人类畏惧身体的苦楚,才会希望能够获得解脱,想要饮用那让自己“永不会渴的水”。一昧地坚信只有肉体的惩罚才能净罪,其实也是一种不自知的执念,是基于人类立场的是非判断,是心智无法满足的欲望,是甚于沉湎于肉体欢愉的魔障。 磨难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看似基督徒为天国舍弃了很多。基督说过“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 10:37)。但在这不断的弃绝中,却有无限的喜悦和平安临到基督徒身上。当彼得抱怨自己曾放弃一切财产和亲人来追随耶稣,却在祂眼中依旧没有足够的分量的时候,耶稣基督告诉他,神不是吝啬的,也不是喜欢折磨人的。相反,人们所放弃的任何事情,在今生、来生都有千万倍的回报。不要想自己为神付出了什么。这本是微不足道的,是高举自己,妄图靠自己的义得救的痴人说梦。 凡人的罪无法靠自己洁净,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压制心智的欲望,总是依赖自己的技巧和智慧生存。当摩西在旷野中行走时,以色列家的人便混淆是非,指责神和摩西串通一气,要将他们都骗死在沙漠之中。神应许了他们的诽谤,降下火蛇的灾祸让中伤者领受死亡。摩西祈求神的宽恕,但后者只是要他建造一尊铜蛇,所以看着它的都不至于落入死地。 孩子,你与我同心吗? 这和众人的遭遇是一样的。人们都犯下了以自己为尊的罪,而现在悔过的机会来了。神富有慈悲和怜悯,不愿任何子民落入地狱的烈焰中。所以,祂派遣自己的独身子道化成肉身降临世界,帮助凡人和超越界建立联系,提供可以依靠的生活模式。人们只要放弃自以为是的智慧,与其根据理性寻找能躲避火蛇的庇护所,不如转向无理由的信仰,面向铜蛇轻轻一瞥。在这样的世界里,自我认识的善恶是非都失去了意义,任凭基督的话语主宰个人的行动,与超越者同心。 神愿意宽恕亚述的叛逆者,可先知约拿却因为国仇家恨,屡次推诿完成神警告的任务,只想早点看到仇敌被灭绝净尽,甚至埋怨神偏爱外邦人。他的意识被民族大义捆绑,信靠凡人虚假的公义,从而偏离了神。 同样,凛音只不过根据个人好恶建立了所谓的教团,利用无法逃离学校的绝望,把虚假的良心宽抚剂当做信条,用残忍的刑罚惩戒朋友和敌人。那些反对她的,就成为了所谓的「恶魔」,需要接受身体和心智的折磨,直到被其宣布为悔改(甚至为此折磨而死)。合欢和她的拥趸,无一不是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而一直关心凛音的惠辅,也被强迫当成生育的机器,为这个救世主之母的妄谈添砖加瓦。这究竟是神的旨意,还是自己为了寻找生存价值而编造的弥天大谎,已经不言而喻了。 顺应「人的教导」必招致永死 “虚伪的圣母玛利亚”啊,万人敬仰的救世主之母,你难道不知道吗?神早已拣选了祂的使者,穿过外部世界重重的障碍,在无尽的循环中降生于世。她是你嘴里的恶魔,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要通过献祭实现救赎。 7. 真正的牺牲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26:26-28) 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游戏里的使者就是真中合欢(仅限于合欢线里的合欢,而非叶线里的)。她来自「乐园」装置之外,闯入了这个人造的虚幻世界,通过自我牺牲,来拯救惠辅。她的牺牲不只体现在肉体上的磨难(被喜欢的人掐死),还有情感上的苦涩(被喜欢的人嫌弃)以及人格的否定(扮演自己讨厌的人)。 “人子要被交到人的手里” 如蒙感召,惠辅通过合欢赐予的「复活」来到了真正的世界。一切的真相也临到了他的头上。面对着凛音发狂的面目,惠辅选择了凡人应当的活法:“我是……愚者”。在面对这个超出理性认识的世界时,人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愚蠢,放弃心智和技巧,全盘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为了某个虚假的梦想让大家受苦。 从开始令人悲悯的身世,前期忍受苦难的无奈,到后期自以为是的疯狂,以及最后被嵌入墙壁的绝望,白夜凛音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母亲抛弃并诅咒她,帆刈叶利用她,合欢对抗她,惠辅否定她。凛音所苦苦寻找的,就是自己降生于世的价值。她相信了母亲关于救世主之母的谎言,用一腔热血地聚集教团对抗邪恶的合欢,给予无法离开学校的学生们新的希望,之后却又依赖暴力,复制自己过往不堪回首的经历。 在那么一瞬之间,凛音仿佛是成功了。学生们出于对合欢的恐惧和无法离开校园外的绝望,自发地集结在她的身旁。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准则,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教主,收获了梨香等一众信徒的爱戴,推翻了合欢的暴政,在诞下救世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凛音在绝对的荣耀面前欣喜若狂,只要成为了救世主的母亲,她就能拯救万民。再也没有人会遭遇苦难,再也没有人找不到出生的意义。这样的世界就是乐园,是她的乐园。 预言和使命都只是凸显自我价值的谎言 但只是一厢情愿的救赎,最后必然是一场空。苦通过后的神圣之地,是为那些超越苦难的人准备的。他们消除了自我的见解,弃绝了肉体和心智的欲望,融入超越界的汪洋之中,得到了精神的富足。 「乐园」不会在现实中出现,对惩罚的执着也不会让人净化罪孽。在现实的狂风中,凛音构建的精神沙堡溃散殆尽,不过是留下一个渴望亲情的残次品放声哀嚎。或许在她的梦中,自己还将继续承担起救世主之母的责任,去彰显虚幻的价值。 三、后记 笔者第一次游玩Euphoria是在2015年的七月,当时是冲着这部作品猎奇的噱头去的,所以只觉得剧情很拖沓和莫名其妙。直到在游玩凛音线的时候才感觉到比较有趣。罪与罚,经典的基督教主题,然后便一口气通关了。 现在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却发现只是空有基督教色彩的外壳,而内核却毫无新意,不过是把历史上类似鞭笞学派的思路给借鉴过来。人家至少还是自愿的,通过受体的折磨来磨炼心智,希望让精神生长,与超越界结合。而凛音呢?还要在人间建立乐园,怎么是要效仿闵采尔吗?还有为什么这些信徒在合欢被打败后不跑呢?真的被洗脑了? 超越界永远是超越界,不可能通过凡人降临到现实界。可凛音既没有间宫卓司僭越超越界的野心,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超越纲领,最后只是落在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庸俗之中。所以整条凛音线下来,我只能感觉到她是个缺爱的疯子(不过在这个连学校都走不出去的地方,也就男主这个睡了一周的人不是疯子罢了)。真正的基督教色彩,应该是“伪生命”成为肉身来拯救世人,通过超越肉体和心智的信靠实现“死而后生”,而不是在人间建立宗教的天国,用惩罚和血泪铸造虚伪的免罪符。 自我鞭笞者 在笔者看来,凛音线应该有一段后续配套的反转,就像具有基督教内涵的《美好的每一天》中卓司线和皆守线的对立,不过很可惜并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凛音线是单独作者的手笔)。她应该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悔改,并和男主一起度过美好的生活。不再盲目于所谓宏大的叙事,只是在日常中体悟到神的恩典,并在这之中感受到神无穷的爱,寻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才是基督教的故事。 更仔细地说,基督教的故事是关于「信、望、爱」的。「信」就是信心,相信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相信神为了蓬草一样的人类派遣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众人流血牺牲,充当赎罪祭的羔羊;相信只要归向耶稣基督,只要悔改,只要接受福音就能得救。「望」就是盼望,在逆境中盼望神的拯救;在顺境中盼望神的公义;在巴比伦一般堕落的列国中盼望天国;在等待中不断祷告,不断向神呼求,盼望祂必来到为众民伸冤。「爱」就是慈爱,效仿神爱世人,自己也要无条件地热爱别人,为他们祷告,希望在末日的时候能够看到他们荣耀的形象,即便他们是自己的仇敌。正如保罗所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 13:4-7)。 相反,任何想要靠自己的手实现「天国」的行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基督教的叙事下,神从来没有让人承担起拯救罪孽的重担,因为所有人都是失败的,都是要被自己的淫邪绊倒的。所以,神亲自下场,用自己的牺牲拯救一切,并为所有人提供了良善的榜样。只要相信,不要质疑;只要盼望,不要反抗;只要博爱,不要憎恨;只要和邪恶斗争,不要和他人争执(只恨恶人的恶,而不恨他);只要谦卑虚己,不要凭借自己的公义道德而高举自己;只要悔改醒悟,不要沉浸在虚构的梦中。
  15. 那次我吃了一个猪蹄,就吃不下去了。没胃口了给整得。
  16. 几百年可能也是相对而言,毕竟生命也有广度,如果只是天天纺纱织布感觉,围绕在一个闭塞的小圈子里,或许百年也就如同十年。 而且没有太强的死亡焦虑,或许也很难有所成长。如果是那种走遍天下,见过许多人并真切地参与他者的生活的人类,活了几百年,那是很难想象的。迪伦马特有一部戏剧《天使来到巴比伦》,里面的乞丐阿基有点这种味道,但感觉还是差点hhh
  17. 罗小涵的故事蛮感人的,我还能经常记忆起来。 以及她所说的:“没有人能对别人的幸福负责”,确实如此
  18. 我和女生稍微多说几句话都会脸红 完全能理解被几句话搞到面红耳赤,估计十几年后三四十岁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19. 有点低配版大老师的设计初衷吧,但也只是有这个初衷或蹭一下的想法
  20. 卷子那段真的是连蒙带猜了好几轮 听到那个院长的「问题」都要崩溃了。 还有男主在听到白发妹子的身世后,选择逃避之后会被拉回来重选......
  21. 嗯嗯,都是雷厉风行的那种,毕竟软绵绵的有点时候确实令人不悦(尤其是明明知道要做却不做)。 要么解决事情,要么解决心态。
  22. 还好,脾气不好就是长时间都是很差的,偶尔会好。所以更加珍贵了,会记很久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